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
~~~
~~~——花语之十
~~~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977,我的高考

  □ 施玉飞

  1977年的那场高考过后,我成了邻里们眼中的“大学生”。

  那年的初秋,有消息传来,大学要重新招生,就要恢复高考了。此时,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近4年的我,虽然有着对参加高考的渴望,却没有听信这样的传言,直到10月21日清晨,田头的高音喇叭中正式传来高考要恢复的消息后,我才相信真的要高考了。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高考之梦。

  高考复习之初,我还是缺乏信心,担心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会被别人笑话。只能在偷偷摸摸中进行复习。白天,我依旧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做好大队分管的工作。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在电力不足的昏黄灯光下复习。那时的复习,没有人指点,没有人答疑,连复习资料也只有一本放置在纸箱中冷藏了多年的高中课本,完全是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庆幸的是,我高中毕业后的这些年,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而且,还担任大队学习“毛选”辅导员,使自己在时政方面有所认知;那时,我还担任公社广播站的“土记者”,还能经常有练笔的机会,这对于后来报考文科的我来说有着莫大的帮助。

  为压缩中断了11年高考累积的考生人数,公社进行了预考筛选,语文数学两门都及格的我,在临近高考前28天,终于大胆向大队党支部书记请了假,开始了“全日制”的复习迎考。在复习中,对于历史和地理、政治,我先将课本诵读一遍,然后,将我认为需要背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这样,每天5点起床,拿着书本,在厨房间内昏暗的灯光下,一边踱着步,一边背书,一直到中午。语文内容浩如烟海,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干脆就不复习了。数学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我只能是生吞活剥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然后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时间主要是安排在下午。晚上,我安排做文史类的习题。那段时间,我总要忙到半夜三更才能睡觉。

  那年的高考安排在12月11日和12日。经过近一个月废寝忘食般的复习备考,12月11日早上6点半,我“准备就绪”后,骑着家里的那辆“老坦克”,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设在大公中学的考场,迎接我的是悬挂在校门内外的大红横幅标语“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人民在期待你们,国家在期待你们”。

  当我从随身带的背包内拿出准考证,准备进考场的时候,却发现竟然没有带钢笔,此时的我急得团团乱转,要回家拿,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正当我到处找熟人借钢笔时,姐姐满头大汗地赶来了,这是她在发现我忘在了餐桌上的钢笔后,赶了十多里路给我送来的,才使我没有耽误考试。这算是开考前的“小插曲”。

  两天的考试中,至今使我记忆犹新的是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先进人物二三事的记叙文,因这几年我这个“土记者”,曾经写过几位农民伯伯先进事迹的报道,所以,写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几近一气呵成。当然,面对考试,我还是很紧张。也因为紧张,当我最后一个交卷后准备走出考场时,竟迷茫的连门都找不到了。

  还好,考试最终顺利结束,一切又归于平静。我仍旧和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奔波劳碌,但在心里我还是时刻记挂着那考试的结果,不知通过了没有。

  时间在劳作中很快流逝,转眼到了1978年2月,我至今记得是2月3日清晨,正当我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头天晚上回家的一位工友给我带来了好消息,让我去公社拿录取通知书。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在场的工友们也都纷纷祝贺我。我急匆匆扒完了碗中的米饭,就开始收拾工具、被褥等,难掩激动地和工友们打过招呼后,就离开了当时工作的工地。

  之后我到了公社,在一位分管文教的干部那里,拿到了那张粉红色的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此后,我的人生便翻开了新的一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花博赋
六月六晒书
墨芙蓉
1977,我的高考
花果树
诗歌三首
崇明报绿岛081977,我的高考 2021-07-14 2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