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掌心之铭
——崇明收藏家周雄凯收集革命老兵手印
▲ 周雄凯展示收集的手印

  □ 记者 朱远哲

  崇明竖新镇人周雄凯以收藏闻名。多年努力,他于2018年创办了崇明抗日战争博物馆,这让他的爱好有了更多曝光度和社会影响力。

  私下里,周雄凯仍是那个走街串巷,探访崇明记忆断章的“收藏痴”。也因收藏的契机,这些年里,他走访了不少崇明本地的革命老兵与战争亲历者,为这群暮年老人留下手印,作为生命的一个印记。

  倾听者 记录者

  2015年,周雄凯开始抗日战争博物馆的筹备工作。为了解一手史实,他走访接触了不少亲历那个时代的革命老兵、战争亲历者与受害者,以及这些老人的后人。

  办成抗战博物馆后,周雄凯开始对老战士、亲历者进行更频繁的走访。起初,他只是用纸笔记录,但这样产生的素材显得有些单薄。他逐渐尝试录音和拍摄,然而走访全靠单打独斗,一个人时常力有不逮。经过调查和思考,周雄凯决定引入手印这一记录形式。

  “我是受到了著名的建川博物馆的启发。”谈起收集手印的缘由,周雄凯坦言这并非独创。在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的系列博物馆中,有一座震撼人心的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数千位革命战士鲜红的手印整齐排列,以这种直观的身体符号冲击着观者的心灵。“考虑到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这种方法也比较容易实施。”

  说干就干,周雄凯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开始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走访中。让他欣喜的是,受访老兵全都十分配合手印的收集工作。

  “现如今,地方政府为老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老战士们的生活普遍不错。”周雄凯介绍,但许多老兵需要诉说的对象,这有时是家人亲属们反而无能为力的。具备陌生感、了解历史背景,又愿意倾听和记录的周雄凯成了补上这个空缺的角色。“老人们大多都很欢迎我,有时候我不得不告辞了,他们都还拉着我的手,像孩子一样还要再说下去。”周雄凯总能得到老战士们的信赖,也因此多了许多“忘年交”,有空时,他时常会带些慰问品去看望老人们。

  一个手印 一段往事

  每一个手印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是见证了血与火、走过漫长岁月的忠诚革命战士生命的注脚。

  新河镇卫东村的施文华参与了抗美援朝的大小战事。他的一百多位战友里,只有十几人最终幸存下来,重归祖国。去年,这位耄耋老人为抗击疫情捐献了1万元,让许多人认识了他;平素里,他一直是个助人为乐的模范党员、不求回报的“热心肠”。然而,少有人知晓,他曾为了祖国安宁,经历何等惨烈的血战。老人时常为自己的幸存而感到愧疚,周雄凯不知如何安慰他,只好静静地倾听。

  家住港沿的徐兴康,年届九十仍然喜欢抽上一口烟。他也曾在朝鲜战场度过难忘的战斗岁月。那时,他身处一个满是年轻人的班,受到一位山东籍指导员的悉心关怀。前线连日炮火纷飞,战士们身心不得安宁,指导员看在眼中,省出自己的烟草给徐兴康,和他谈心,纾解临阵紧张情绪。后来,这位山东汉子牺牲在了他乡的土地;徐兴康生存下来,回到家乡。在烟头明灭的火光中,这位老人的思绪时常飞回往昔,想起他的指导员,以及许多没能回家的战友。

  曾有位老兵回忆起朝鲜战场缴获的一面美军军毯。在击毁的美军装甲车中,志愿军战士们搜出一面质量不错的毛毯,这成为战士们抵御酷寒的一件“宝贝”,最终,军毯被分为四份,在漫长的战斗中为远不止四位战士带来温暖。军毯最终没能带回祖国,这固然让周雄凯出于收藏的“本能”,多少有些失望;但他无比理解,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实在有太多的感伤与遗憾。

  多年走访,周雄凯积累了大量一手材料。这让他得以了解更多历史细节,也获得了精神的涤荡。以民间背景开展走访要克服不少困难,需要自己贴钱,消耗的时间更是无从统计,但周雄凯从不觉得辛苦。听一听老兵们的讲述,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种报偿。

  和时间赛跑 将回忆传承

  “时间是非常残酷的。”这是周雄凯走访老兵以来最大的感触。先前,他已经联络好港沿镇的一位抗战老兵,老人93岁了,还时常骑车上街买菜,身体非常硬朗。这让周雄凯多少有些松懈,并没有急于上门;但不过数月,老人家忽然去世,这令周雄凯懊悔不已,也让他意识到,走访老兵,为他们留下最后一点印记,这件事是刻不容缓的。“真的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一点不夸张。”

  走访中遇到的老兵,有一些已经卧床不起,却仍要挣扎起身以军礼向周雄凯致意;有些神思已不再清明,却仍回想起早年参战的细节。“客观地说,这恐怕是他们最后的岁月了。”周雄凯聊起这些际遇,总是满怀感伤。

  “我开展走访还是晚了一些。”去年,就在周雄凯家附近,他送走了竖河大烧杀的最后一位亲历者。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多年,亲历战火的一代人已鲜有在世者。

  今年105岁的王万华是目前崇明最年长,也是最早入党的老战士,他1943年参加革命,曾任连副指导员。周雄凯曾走访这位老人,并多方了解其事迹,但苦于老同志听力大部丧失,许多经历已经无从问取。这让他非常惋惜,也促使他未雨绸缪,及早将视线转向那些还在世的老兵群体。如今,他已在调查了解抗美援越乃至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希望尽早留下这份记忆。

  时至今日,周雄凯已收集了近50个手印,他准备在自己创办的抗战博物馆里辟出一面墙,将这些手印封装起来,和对应事迹一起,布置成手印展区。“我希望传承老兵们的回忆,让崇明人能更多地了解自身历史。”这是周雄凯走访老兵、收集手印的初心。

  崇明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周雄凯希望能依托博物馆,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园地,让历史得以传承,英雄得到铭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集展销为一体展现藏红花魅力
以掌心之铭
“全麦面包”真的健康吗?
崇明又添14座“口袋公园”
花博溢出效应显现景区拓展游热度高
森林生啤烧烤节 点亮夏日狂欢夜
崇明报综合03以掌心之铭 2021-07-14 2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