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学生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戏化≠游戏
  崇明中学·高一(1) 张栩奕

  一提及“游戏”这个词语,无不令家长、老师频频皱眉,但是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迅速发展,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游戏”渗透入社会已成为必然现象,而万事万物都可以“游戏化”也是当今社会演变的必然趋势。

  那么“游戏化”的现象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究竟为何会产生呢?以及它的影响是什么呢?

  游戏化似乎总是与游戏挂钩,我却认为不尽然。首先游戏化被大众所不接受大抵是对游戏二字的抵触,它多被认为是不良少年的标配,是一步步通向不可挽回的深渊的起点。游戏化是否真的等同于游戏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游戏化其实是一种体系,它是以一种更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使广泛社会大众进行社会活动。因此,游戏化的存在更多是一种秩序形成,也就不用提什么“扰乱”和“沉迷”了。

  其次我认为,游戏化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人的本性。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我认为人的本性如同盘根错节的树根,它会向四周生长,但为了不打乱旁人,社会也就必须采取限制。因此,正是游戏化具有的灵活性和轻松性,让人们在被限制的这一方小天地中,有一个喘息口、创新点。对于紧箍的社会产生的游戏化也是必然。

  产生了游戏化现象后,对社会的影响可谓利弊皆存。单从日常生活中说起,穿着古板、讲课枯燥的老师与口吐莲花、笑点频出的老师相对比,我们的选择也肯定会是后者。所以这就是它的第一利:吸引眼球。其二,正因碰撞才会产生火花,看似不着边际的搭配也许正会为科研提供一条新道路,而游戏化也正是提供了这个机会。所以,进一步说,科研方面的尝试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游戏化现象。

  诚然,游戏化现象带来的弊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化也会具有一个标准,而一旦越过了这个标准,游戏化现象很可能转变为随意化现象。例如,课堂上的老师,为调节气氛出点搞笑的招这并无不可,如果一旦过度,搞笑的招多于课堂内容,便会使学生产生随意心理,这就得不偿失了。至多是说,游戏化现象的出现,只是社会中的一隅罢了,切不可占据主导。你可以是一个看过它风景的人,却不可成为那风景的一部分。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游戏化”现象和游戏的本质区别了。一种是推进社会发展、完善或修饰的形式,它对社会是有影响的,具有存在的价值,而另一个只是消遣。

  总之,“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我想,游戏化现象并不是什么令人闻风丧胆,担心忧虑破坏社会结构的一环,它只是一种发展的产物,有着属于它的利与弊,甚至我们可以说,它的利是大于弊的。而“游戏”与它,也并不存在极大的关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学生文萃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仪式”并非“形式”
游戏化≠游戏
城桥中学附属明志初级中学
爷爷与饺子
城桥中学附属明志初级中学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崇明报学生文萃06游戏化≠游戏 2020-01-22 2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