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芦穄品种众多,有传统的青皮紫皮,红穗黑穗,“甘蔗”芦穄,“糖心”芦穄,“高粱”芦穄,白粉芦穄,杂交芦穄等。现在又开发出奶油芦穄,其肉质松脆,汁多味美,有一股奶香味。以前崇明农户几乎家家种植芦穄,春播夏收,夏种秋割。暑日芦穄上市,直至“霜降”为止。它是最平民化的作物,可以说“无人不识此君”,无人不爱此物。
崇明农民通常在宅前沟边齐齐地种上几排芦穄,它们长势迅速,全身碧绿,叶片长长的,很是飘逸。成熟时,可以长到三米之高,当顶头穗子变成红润黑亮之时,可以开镰收割了。除去叶和穗,把一整根芦穄剁成一节节后,就能吃了。牙齿咬住顶端,然后撕扯,把皮与杆分离。似篾片般的芦穄皮很锋利,一不小心,就将嘴巴或手指划出血来。芦穄不仅汁水丰富,味道甘甜,有的正中心有血红的印记,叫红心芦穄,有好运降临之说法。这种芦穄更是脆生生,甜津津的。收割后的芦穄可以“填埋”在土里,就是挖一个芦穄长度的坑,用稻草作为铺垫,把整捆的芦穄,连根带叶放置在坑里,然后覆盖树枝和稻草,再用泥土把这个坑封住。这种储藏方法,能保证芦穄长时间不会干枯和发酵,可以在春节过年之时,也能享受芦穄的美味。
家乡的童谣唱道:“甘蔗老根甜,芦穄到梢甜,若问哪个好?芦穄味道鲜!”
自从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以为和故乡的美食芦穄说拜拜了,想不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和芦穄重新接上了缘。有乡亲在同乡群里说,有人弄到了芦穄种子(据说皇家植物园有向公众展览的芦穄植物,在地上捡拾到的几粒种子培育而成),这个天大的喜讯令人激动不已。于是,我在家中后院正式开始了芦穄种植之旅。
去年,从老乡处要来已经长成的几十棵秧苗移植后院,每天浇水,经常施肥,精心呵护,煞费苦心。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长势,当有8棵被老鼠咬断心痛不已,为5棵被大风吹倒懊悔莫及。一心想着要把芦穄培养好,让它们生长到抽穗饱满,为明年批量种植打好基础。功夫不负苦心人,11月初寒流来临之前,有两株芦穄生长得如愿以偿,收获了两穗饱满红润的芦穄种子。当第一次撕开芦穄之皮,用舌尖轻嗅芦穄之躯,仿佛一股清香沁入心脾,还未开吃,心已陶醉。我把芦穄收割剪节后放在冰箱里冷藏。那些发育不全,没长好的芦穄也都舍不得扔,慢慢嚼尽其最后的一点汁水。
今年的芦穄,4月底就开始在室内罐坛内播种发芽,5月中旬移到后院的种植区。由于发出的秧苗太多,播种过密。在生长过程中,又舍不得拔掉多余的秧苗而留出足够空间。因此,虽然今年的芦穄长的很高,但太细长了,远没有老乡种的粗大结实。
趁今年文学社夏天聚会之际,我把多余的秧苗带给了文学社的部分文友,希望大家都在后院看到绿油油的青纱帐。
芦穄,鲜美的味道童年就已根植在味蕾上,烙印在脑海中的故乡美食,愿它在北美大地上生根开花,造福社区。
□ 汤道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