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施永培的散文集《小鱼闲情》
~~~——读施永培的散文集《小鱼闲情》
~~~——读施永培的散文集《小鱼闲情》
~~~——读施永培的散文集《小鱼闲情》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如其人写大爱
——读施永培的散文集《小鱼闲情》
书名:《小鱼闲情》 作者:施永培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欣闻好友施永培最近出版散文集《小鱼闲情》,我打心眼里高兴。估摸用了十天多的时间,认认真真地拜读了《小鱼闲情》。其实,“小鱼”着实不小,全书近四十万字,分为《生活随笔》《乡野拾取》《闲话漫谈》《情感存放》等四大板块。掩卷遐思,脑海里突显出“大爱”两字。是的,我以为施永培配得上这两个字。他爱事业,爱家乡,爱亲人,爱长辈,爱同事,爱生活,爱他的所爱——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核心,更是施永培为文、为人的写照。

  (一)

  前苏联现代文学创始人高尔基曾经对具有卓越贡献的人才或天才下过这样的定义“……究其本质而言,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这句话,用在施永培身上不为过。

  曾几何时,我俩同在崇明政府机关供职,虽不在一个单位,但所做的都是写写弄弄的文秘工作。也许是老家住地和工作单位相近的缘故,我老早就知道施永培与我一样,也是从田埂上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环境下度过了难忘的孩提时代,高中毕业后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得到了不小的锻炼。后我投笔从戎去了东北,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榜上有名当了教师,不久升任小学和成人学校的校长,后又经公务员考试进了县财税局,再因才气出众又被调入市财税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直至大前年退休。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普遍认可,不仅职级连续晋升,还获得过不计其数的荣誉证书,其中含金量相对较高的有: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改革中的先进校长”;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财税局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等等。

  工作岗位的“责任田”,施永培是劳苦功高、收获满满。工作之余的“自留地”他也是精耕细作,果实累累。几十年来,他结合多年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悉心剖析和归类整理,写成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数十篇具有独到见解的随笔散文,散见于《崇明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多种媒体。眼下集结出版的《小鱼闲情》,只是他从中遴选的部分优秀文章。

  (二)

  读了《小鱼闲情》,我进一步深深地理解了古代圣贤孔子关于“仁则爱人”的内涵。大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施永培在书中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对至亲、师长、朋友、同事的浓浓的爱。他在书中写的《父亲的“傻气”》《母亲的厚爱》《岳父的人好》《岳母的智慧》以及回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娘舅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也捧出了一颗鲜活生动的感恩之心。他对我说,在写这些文字时似乎有一种带血的情感,有一种虔诚的敬畏,有一种含泪的感恩。写着写着常常泪满眼眶不能自已。看着他的文章听着他的实话实说,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许多画面:爸爸所做的桩桩件件乐意助人的“傻事”;妈妈不畏辛苦、样样全能的女强人形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操持家务精明能干的历史;以及舅舅老师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亲切嘱托……是的,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所处环境,离不开亲朋好友的帮助。尤其是父母亲则是人生第一个老师,他们言教身传的示范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家风,进而代代相传,成为子孙后代前行成长的不竭动力。书中《忆宋俊老师》一文着实令人动容。宋老师热爱教学事业,视学生如己出,教学上满腔热情,学习上关心具体,生活上关爱备至,困难时关照入微。正是在宋老师的殷殷嘱托和悉心帮助下,施永培在高考中“金榜题名”,正因为如此,施永培也一直把恩师放在心上,坚持数年常去探望问候,对老师的一往情深在书中跃然纸上。

  上则敬老,下则爱小。这是施永培大爱的另一个侧面。书中《机灵的小孙子》《参加孙子的毕业典礼》,描述了他对第三代的殷殷之情。文中写到与孙儿互动的场景时不吝笔墨,写了“警察与小偷”“医生与患者”的生动情节,读来煞是有趣好笑。为了开拓孙儿的想象空间和逻辑思维,他不仅忙里偷闲与孙儿玩游戏互动,还在面积不大的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柜橱摆放着孙儿做成的“作品”,有“农家别墅”“变形金刚”“潜艇”“汽车”等等。在得知孙儿幼儿园毕业典礼通知后,永培兴奋地像一个老小孩似的,按照园方穿着要求,专门与爱人到商场选购了合适的衣衫和鞋子,兴致勃勃地坐在幼儿园会议厅观看了孙子班级的毕业典礼全过程。要知道,以前因为忙于工作,他儿子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甚至是大学、去英国留学的毕业典礼,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每每说到小辈出息有成就,谈起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时候,那种无法形容的爱意、骄傲和幸福感十分明显地写在他的脸庞。怪不得他不吝笔墨,用数千字的篇幅记录了《参加孙子的毕业典礼》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浸润着祖辈的浓浓深情,也体现了老一辈对后代的殷切厚望。

  (三)

  浓郁的地域风情,多彩的乡野拾趣,是施永培笔下的又一亮点。书中的第二章节以二十篇目的文字,采用对比倒叙的艺术手法,写“阡变陌化的新农村”,写“沿路大河的世纪变迁”,写“卖棒冰”“称稻草”“看柴幢”以及捞鱼摸蟹的成长经历和劳动场景,还写了乡下的“老宅”“炊烟”“夏夜”“草头”和“露天电影”等具有瀛洲特色的浓郁风情,让人过目难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写各种各样的捕捉毛蟹的方法技巧,细致入微,几成教科书一般,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断然写不出这种文章,同为乡下人,我真是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这本散文集还用不少篇幅“闲话漫谈”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杂感随笔及引发的各种联想,间接道出了作者对“生活”“工作”“生病”“时间”的看法及所持的态度,可以算作他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处世哲学,以浅入深地给人以启迪,引发读者对生活作不断地思考、总结,活出质量,活出精彩。

  写到此应该搁笔交差了,应该说《小鱼闲情》中的大爱深深感动了我,品读感慨后也尽所能写了一点心得体会,但仍觉得意犹未尽,仍然有挂一漏万的担心。好在序文或书评只起引言、导语的作用,更多的留待广大读者去阅读去品评。正如《菜根谭》所言: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 叶振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文如其人写大爱
茶歇微语
芦穄:故乡的甘甜美食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两无化”水稻
崇明报悦读07文如其人写大爱 2019-09-18 2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