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黄宇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凝成霜。宽阔的河流奔腾不息,盈盈的波澜泛着炫目的光彩,碧青的芦苇簇拥着清亮的河水,优哉游哉地奔赴远方。
水美崇明,绿动瀛洲,千百年来,这块宝地安安静静地守护着长江下游,守护着这带物华天宝的流域。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被长江环绕包围着的崇明岛,四面环水,岛上河流湖泊不计其数,潺潺长江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崇明人。江水灌溉着崇明的片片农田,使得庄稼茂盛,江水饲养着数不尽的鱼儿、白鳍豚、刀鱼……或浮或沉地潜藏在滚滚浪涛之中,得以生存繁衍、成为国家珍贵的资源;江水供应着我们每一个崇明人生活,日常的饮用水,哪一样离得开水呢?
几乎每一个人都明白,水很重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水很珍贵,人类可以使用的水资源十分稀缺,可水污染还是日益严重起来。
昔日伊人在水一方。伊人驻足伫立的河湖,是干净清澈的,是洋溢着生机的,那是伊人向往的河湖,也是人们需要的河湖。河流该是湛蓝清澈的,而不是布满五颜六色的塑料瓶;河流该是奔腾不息的,而不是被团团浮藻锢住了前进的步伐;河流该是游鱼穿梭的,而不是一潭难觅一尾鱼苗毫无生机的死水;河流该是赏心悦目的,而不是臭气熏天,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气息。伊人的芳心,只为干净的、无害的、自然的水源留步。
人是敏锐的动物,睿智敏锐的人们已经开始居安思危,他们已经开始行动。绿色环保组织在四处宣讲,号召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水务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加入问水治污的工作中,用一次次的行动来挽回清洁的河水;环保局一次次更新相关条文,严厉地警告和制裁着以身试法的人;青春活力的学生们正气凛然,积极地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以一己之力尽可能地节约用水,一点一滴地为生态环境作贡献……
我即将,我几乎,我已经看见,湛蓝的明空下流淌着澄清的河水,青山绿水,鳞潜羽翔,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的白露凝成霜,伊人在水边轻轻笑,自然的风光美极了,一如新海诚的动画里如水洗般的明丽。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们尽力守护的生态,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我们身处其中的环境,也在那清亮纯净的河湖之中。水的清澈由我们来守卫,我们的健康,也由水来维系。我听见远方,有涓涓流水淌过溪石的水流声,我听见远方,有婉兮清扬的歌声在低吟浅唱,轻歌慢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感受崇明水
□ 段然
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清脆的鸟鸣声将我唤醒,我抬眼望向窗外,眼到之处全是青翠欲滴的嫩绿色,心里不由得亮堂起来。吃完早饭,我决定骑车去外面转一圈,欣赏一下春光。
出了小区,我一路向东,路旁的建筑物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只剩下黄澄澄的油菜花伴我同行。我看见路旁绿荫掩盖下一条小路的路口冒了出来,便车把一拐,义无反顾地冲进了这条狭窄、幽深的不知名的小路。
路旁挺拔的树木将阳光切成碎片洒在我脸上,使我眼前的景物明明暗暗地变幻着。不知何时,路的一边变成了一个小水沟,水绿幽幽的,荡着微波,时不时有一两芦苇的尖芽冒出头来。伴随着小水沟出现的是一些民居,是典型的崇明农屋,灰白外墙上盖着红褐色的瓦片,倾斜的屋顶低调地掩映在绿荫间,别有一番情趣。小水沟把斑驳的树影拉长又挤扁,同时将闪闪烁烁的如碎银般的光反射到我的眼睛里,我不由迷醉,心里感叹:多么美好的农家生活!
出了小路,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春风温和地抚摸着我,阳光也暖暖地照在我身上。前方不远处有一小坡,坡上是一座拱桥,我脚上发力,吃力地登上了坡,不一会就到了这座桥的中央。我停下车,向桥下俯瞰,只见广阔的水面如平镜般铺展开来,映出天空的蔚蓝色,像一条宽大、厚实的丝绸在浮动,而我正乘着这条丝绸缓缓向前移动。河流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和各式各样的屋顶,仿佛正庄严地看着这河流的远方。这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让我感叹这河水的神奇,仿佛它正流经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
美丽的风光令我心旷神怡,这几年,崇明河水的变化可真大!我想起了多年前,那时候人们对环境还很漠视。由于快速的发展,崇明的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这真令人痛心!幸运的是,这几年,随着“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人们的理念变了,政府部门的力度也更大了。于是,那些原本漂满浮萍、裹满泥沙的臭水沟、烂河道都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桥下的淤泥减少了、河边的岸堤加固了、水面的垃圾不见了。于是,河水变清了,河流更通畅了,风景也越发迷人。
崇明的灵动又回来了!看着越来越美的河道,我不禁憧憬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村边的小水沟里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们欢快地在水里游动着;芦苇成片成片地生长着,如一条绿色长城护卫着河岸。我可以蹲坐在岸边的河堤上,或泛舟于河面上,手里拿着小小的鱼竿,不时收获几只鱼虾,微风轻拂,绵延的芦苇弯下了腰,河面泛起粼粼微波。我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享受收获的乐趣,好不惬意!
美丽的水景是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我们能与水和谐相处,让崇明更美。
崇明的水
□ 王思怡
“很清澈的水,很灵动的岛呢!”第一次踏上小岛的那刻,小小的我在内心由衷地感叹。
我的故乡是一个遍地红土,略显粗犷的地方,四周也没有什么湖泊溪流,所以那时的我,心中根深蒂固的,只有红土地豪迈的美。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震惊于崇明的美。的确,这座小岛有它独特的韵味,细腻的黑土地,精致小巧的房梁,处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然而,最令我着迷的,还是它的水。
它的江,时而翻滚着汹涌而来,掀起巨浪,时而缓缓漫上岸堤,似在喃喃细语;它的湖,宁静澄澈,在暖阳下闪动着宝石般的光泽;它的溪,清亮明透,似是有着一双明亮眼睛的孩童;伴着几朵跌落的花瓣,静静软软地卧在幽深的巷子中。
崇明,宛如一位温婉的江南美女,而它的水,宛如女子飘动的衣袂,平添了几分秀气的灵动,便是有人感叹:“真是好啊!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崇明!”
可曾几何时,崇明最引以为傲的水却让它的美不复过往。一些溪流漂浮着枯枝败叶,溪底淤积的烂泥锁住了它们活泼的身影,再也无法觅得初见时那番明丽生动;一些湖泊也褪去昔日宝石般柔和的光泽,褐绿色浮萍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长江掀起滔天巨浪,试图吞噬江面上摇荡的杂物,可这一切只是徒劳无功,它只能疲惫地悄悄退却,留下层层叠叠失望的水声。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崇明的水病了,因为人们的恶习,它们病了。那些明媚的花红柳绿,婉转的莺歌燕舞都随着水的混浊暗淡了下来。崇明这位美少女,最终还是被她飘动衣袂上的斑痕掩盖住了原先的美丽,令人遗憾不已。
仿佛是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人们幡然醒悟。一艘艘木舟轻轻漂在水中,船上的人们把自备的竹网兜伸向水中,精准而又迅速地打捞起水面上的垃圾;一块块木牌被插在岸边,上面标着醒目的提示语,提醒人们自觉保护水,也在向人们宣告着水的重要性;一个个“河长”的诞生,水迎来了它们的保护神,热心的人们自动承担起看护河水的责任——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崇明的水一点一滴恢复了原先的清澈,崇明也一点一滴地积聚起原本的灵秀。
夕阳西下,再次漫步江堤,余晖下的江面在微风吹拂下,犹如撒了一层碎金,时有几只海鸟掠过,刹那间水花四射。当我沉浸其中时,一只塑料袋被风扬起,落在我的脚下,我快速抓住顺势揉在手里,生怕坏了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看看周围,人们三五成群或坐于台阶静听江涛拍岸,或立于堤坝细览风景,虽然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废弃的矿泉水瓶,但是总会有一两个身影主动弯腰拾起。
就在人们弯腰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幅壮丽的崇明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在世人面前展开。
一川之水又复还
□郑雨婕
一川之水如碧玉,绿意荡漾。两岸老树,婀娜迎人。清流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舍,点缀着梦的湖光。知了与蛙鸣起起伏伏,千回百转;水中鱼虾游于绿藻间,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欲与我相乐。
独坐河边,朝霞映红了河,也映红了我稚气童真的面庞。鱼虾渐渐隐于深远处,鸟雀蝉鸣逝于晚风悠悠。乡间那川水,在我眼中,如饱蘸油彩的画笔,涂抹着春夏秋冬的每一处风景……
一川之水承载着童年的笑与爱,可多少少年年岁已逝,昔时那物,已落败得更是沧桑,只叹岁月更迭无常。
墨水似河水之上,白色塑料漂浮,黑白交杂,是这条河无声的反抗与屈服。河床在恶臭弥漫的环境下,裸露着瘦瘠的胸膛,似在撕扯束缚,可悲壮又惨烈的呐喊无人回应。两岸的枯枝败柳,垂死般任黄色的手臂随风摆布,伸着弯曲的手指,哀哀不放。
我痛心疾首,我惜叹岁月蹉跎,我深思眼前……是何种无情物,剥夺了那段纯粹明净的时光,摧残了如梦如幻的那川净水?是化工厂的滔滔乌龙?是人们无意倾泻的废水与垃圾?还是农田里残余的农药?
他们固然是撕裂生态环境的罪魁,荼毒生灵的祸首,但真正的幕后黑手,不过只是遗忘自然的人心罢了。物欲纵横的大时代下,只顾眼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效益,被这无形的滔滔洪流裹挟前行,又有多少人独站于碍石之上,背于芸芸众生,回首过去,看看那个美丽又残酷的生命之源,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方——自然。
现在,我又独坐于河边,褪去了稚嫩,已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年人,没了幼时的天真烂漫,也没有太多感慨与叹息,多添了自于心底的震撼与感动。
面对眼前,我的脸上饱含温情,内心焦灼又柔软。没有满川覆盖的垃圾,墨黑的河水不再流逝流于此,垂败的枝条无踪无影。取而代之的,是粼粼净水微波细浪,映着青树之影,风里盈盈身姿起。一派生机盎然的绿意在我眼前肆意生长,绵绵不尽的活力,河的尽头,立着一块蓝色的告示牌,称明河道管理措施河长制度。这块牌子无言地独守此河,带着责任与使命静看水中鱼来鱼往,望朝夕晨暮,独与长河享美好。
我阅尽了这条小河的兴衰盛败、起起伏伏。尽管在过去的岁月里颓废荒芜过,可经过政府的整治与改善,渐渐拾回了昔日的美丽。有了四季的色彩。
一川之水又复还,复的是风貌,还的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川之水的复还,美丽再现,我所希望的是有来自每个人心中善待自然的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何不从我们年轻的一代开始,重拾心底的善与爱,创造更胜金山银山的绿水青山。若我们不遗余力地呵护自然每一处,几点绿意,也将在我们心中蔓延出一片壮美河山、中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