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游
袁以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曾经担任奉贤县副县长、县长;市农委秘书长、副主任、主任;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是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政策咨询顾问团成员。
  □文/袁以星

  崇明生态岛建设备受各方关注,崇明生态岛建设需要各方智慧。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崇明正在探索走“多旅”融合发展之路。在这过程中,崇明需要“大战略”的调整,也需要“小细节”的完善。近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海龙就如何为崇明新建道路起一个符合崇明气质的名字,去拜访市农委老领导袁以星。袁以星不仅对路名发表了观点,还拿出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用他在崇明三日游的亲身经历与感悟,表达对走过“十年生态路”崇明的喜爱与依恋,文中他对崇明未来的发展,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有老领导们如此关心、关注崇明,我们走生态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唐海龙如是表示。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位“游者”的崇明印象。

  享受公交的快乐

  现在,上海人退休了都喜欢国外跑跑,国内走走,享受大自然的旅游生活。其实,上海郊外也有许多好去处。

  五月二十日,我们兄弟姐妹们约好,到崇明岛去兜兜。虽然都曾经去过崇明,但大多是工作出差去的。大哥读大学时,曾经到东风农场劳动锻炼过,大嫂中学毕业后也上山下乡到崇明新海农场,但当年是“以粮为纲”、“全面砍光”的年代,如果说发展旅游业那是“无稽之谈”。而今天的崇明,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谋发展。

  那么怎么去呢?有好几种方案选择,可以坐快船从宝杨码头过江,也可以坐申崇线穿隧桥过去。兄弟姐妹们开了个“微信磋商会”,你一句,他一句,热闹了好一阵子,最后统一意见,决定“去”从大桥过,“回”坐摆渡船。呵呵,我们变成了“崇明考察队”啦!

  早上7点出门,先坐2号线地铁到世纪大道,再换乘地铁6号线,大家相约早上9点前6号线五洲大道站2号口碰头。有了地铁,出行真方便,而且时间也算得准,这就是上海人的福,真的很有“获得感”。

  真是巧合,2号线从威宁路站到世纪大道站共11站,而6号线从世纪大道站到五洲大道站也是11站,看来“11”是个幸运数字,它提醒我们老年人,要保持身体健康,必须“管住嘴,迈开腿”!

  都说上海人的管理精细,一点不错,地铁调度也相当科学。为了缓解峰谷矛盾,上海地铁好多线路班次都实行分段运行。我们在巨峰路站下,再由原地等3分钟换下一个班次到了五洲大道站。

  从地铁站二号口出来,走200米,就是申崇线起始站。这里既有申崇6线A可直达南门港,又有申崇6线B可直达堡镇,还有申崇专线直达陈家镇。我们坐的是申崇6线A,票价18元/张,那时候70岁以上的还可以凭老年卡享受免票,怪不得许多老人一直纠结着那张“老年卡”。申崇6线的班次原则上20分钟一班,但是很灵活,人流多了,就多放几个班次,我们的班次9:05准时出发了。

  崇明的大桥通行以来,我经过的次数已不计其数,但是坐公交过大桥还是头一回。公交车先是穿越隧道长兴岛,再由长兴岛过大桥到崇明岛,大约半个小时穿越了全长25.5公里被称为“南隧北桥”的上海长江隧桥。其实,在公交车上看大桥要比在小轿车里清楚多了,因为它的位子高,望出去的视野开阔。

  今天运气特别好,原来气象预报是小雨到中雨,结果上午一滴雨没下,却是细风吹拂,感到特别凉爽。上班族说我们选的这条线路很堵,没想到一路畅通,从五洲大道站到南门港只开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再到下榻的目的地金鳌山小区附近的旅馆,可换乘的公交线路更多了,南同专线、南东专线、城桥1路和城桥2路都可以到达。

  午饭后,大家的热情很高,不打一个盹,就要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走到公交站时,老天下起了小雨,正在去还是不去的犹豫之中,南东专线进站了,9个人一溜烟地全上了车。20分钟就到了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女售票员服务相当到位,提醒我们从1号门口进去,2号门口出来,再坐南东专线就可以回到住地,给人一种亲切感。所以有时想想,无人售票虽然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缺少了一些人际交流,总有一点遗憾。

  我们下了车,买了票,进公园。雨开始下大了,大家撑着伞游览,也别有情趣。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55平方公里,曾经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公园,自从杭州湾畔的滨海森林公园建成之后,它只能屈居其二。现在公园里的树种更丰富多彩了,杉树长得更高了,活动的内容比过去也增加了。可是,在雨中兜了近两个小时,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尤其是缺少有吸引力的故事,更缺乏有知识面的文化气息。70元一张门票好像和实际收获有所距离,应该补补这方面的“短板”吧!

  今天一整天享受了公交的快乐,尤其是几位超过70岁的哥姐,抓住了“老年卡”的尾巴,尽情地刷了个痛快。回到住地,服务员小俞阿姨已经准备好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大家边品尝崇明老白酒边交谈旅途体会,其乐融融也!

  崇明早晨的魅力

  第二天早晨5点多就起来了,虽然有雨,但是大家还是陆陆续续开始在住地花园里散步了。这次进步特别大的是我们的小妹夫,从徽州行开始加入散步的行列,现在已经能坚持每天一小时以上的散步锻炼。

  沿着住地旅馆环道走一圈大约15分钟,连续走四圈就是一个小时。我和夫人“小芳”走出小区,沿着绿海路一直往南走,就是崇明大道。再顺着宽敞的崇明大道向西走,在与江帆路交汇口是一片绿化地,立体型的绿化,红色、紫色、绿色、金黄色的树叶相间,显得特别美丽。噢,原来这里是新城公园,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在这里散步要比市中心舒畅多了,色彩斑斓的花草树木,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让人似乎步入一个秀丽的山庄;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巴尽情地吮吸。

  崇明岛上的环境真的太宜居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是水土气各项指标要宜人宜居,崇明样样具备。要说“水”,崇明的水是长江水源,而且经过沙地过滤;如谈“土”,崇明岛的土壤是长江中上游最肥沃的表层土沉淀堆积而成;还有是“气”,崇明处在长江口,常年在海洋性季风吹拂下,就像是天然的空气清洁器。2010年,崇明百岁老人达95位,占人口比例为十万分之十三点八,为此,跻身全国15个长寿之乡中的一个,而且也成为直辖市中的唯一。

  因此,养老应该首选崇明岛,休闲也应该多去走走崇明县。

  雨中游西沙

  早上散步回来,服务员已经把早饭安排好了:崇明蒸糕、菜肉萝卜团子、糯玉米、白煮鸡蛋、大米粥,还有光明牛奶,一桌香喷喷的早点,使人食欲大增。

  听人讲,到了崇明好像不能不去西沙湿地。于是决定今天(5月21日)上午去。怎么去?微信查了一下高德地图,从住地城桥镇出发,到西沙湿地有四、五条线路,但是都要转两至三辆公交,最快的也要三小时二十分钟。再打听一下四人座的出租车,每辆单程75~80元,但是回程很难叫到出租车。最后,还是想法找了一辆依维柯面包车,来回包车四个小时之内500元,既节约了时间,又比较爽快,而且还蛮经济。只可惜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

  为什么到了崇明岛非得去西沙湿地呢?那还要从崇明岛的形成历史说起。崇明岛既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去西沙湿地走一走,可以让大家回味崇明岛形成的轨迹。

  据资料显示,崇明岛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只是长江口门也就是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长江中的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面积只有几十平方公里。到了唐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在西沙建立了崇明镇,这是目前文本上发现最早启用“崇明”两字的记载。据说取名“崇明”有其特殊含义:“崇”的意思是高,“明”的意思则表示海阔天空,“崇明”两字合在一起,就是意为崇明这块宝地是一块既高出水面、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

  大约40分钟路程,就到了西沙湿地。这时雨下得更大了。大家只能撑着雨伞,沿着木质栈桥往里深入。据说这条全程有2公里的木质栈道,其长度堪称华东地区第一。一路走进去,可以看到“河口潮滩地貌地质遗迹”、“湿地地貌地质遗迹”等,还可以看到杉树林、柳树群、芦苇荡等各类湿地植被。如果你喜欢地质地貌研究,一定要去西沙实地考察一下,这里的生态园内至今还保存着两大类十七种典型的地质遗迹,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上的沧海桑田是经过了怎样的地质变迁。

  西沙湿地与其他地方的湿地有一个显著不同,那就是周而复始的潮汐现象,潮水一涨一落的时间平均为12小时24分钟。正因为有了潮汐现象,才形成了这么丰富的地形地貌,正可以说是港汊纵横,懂行的人马上就会分辨出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由于雨越下越大,减少了大家的兴致,否则还可以观察到湿地里多样性的动物,这里既有从远方迁徙来的候鸟,又有随着潮汐起落而爬上来的沙蟹,等等。

  离开湿地,司机带大家到西沙农贸市场。尽管是下雨天,市场里还是有不少摊位,有卖蒸糕的,有卖玉米的,还有卖蔬菜、草莓的……特别是端午节即将来临,包粽子用的新鲜粽叶牢牢吸引了大姐大嫂,大家成了农副产品的采购员,“满载而归”!

  (下转5版)  (上接4版)

  再游新城公园

  今天是崇明游的最后一天,早上开门出来,终于盼到了晴天。

  趁着天好,早饭后大家抓紧徒步去新城公园。从住地到公园只要15至20分钟就到。

  新城公园坐落在崇明大道的南侧、江帆路的西侧,与对面的崇明会议中心周围的街心花园遥相呼应。沿着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往前走,展现在眼前的是庆典广场,记得前年春暖花开时节,在这里曾经举办过较有影响的“生态崇明绿动嘉年华”的自行车活动。广场的南面是一个人工湖泊,水面达96亩,占公园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湖泊的对岸矗立着几幢绿地集团的景观公寓楼,开价并不贵。公园内有音乐喷泉,荷花池塘,露天剧场,公园博物馆,休闲草坪……分成10个区域,公园总体环境既风格统一,又灵活多样。公园充分展示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她利用了地形的高低起伏、湖泊岸线的曲折回转、阳坡阴面的时差变化、小桥石径的相互交错,把中国元素和现代韵味的园林设计融汇成一体,真是天衣无缝。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些植被。在种植区域内依据自然状态将乔、灌、花、草有层次的分布,把常绿、落叶树种交替种植,而且很人性化地在不同的树群中,用不锈钢板标明花草树木的品种:红花继木、金边黄杨、杜鹃花、金焰绣线菊、红叶石楠、龙柏、金叶女贞、栀子花、山茶树……走进公园,等于给你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植物常识普及课。而且,公园是免费开放的,保安、保洁人员把公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非常自豪地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只能算是初级版,我们新城公园才是升级版”。确实如此,走进新城公园,绝对可以与欧洲的一些街心花园媲美。相比之下,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就落伍了。怪不得游客一比较新城公园,就会抱怨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说“不到森林公园会终身遗憾,去了森林公园才是遗憾终身”。

  人性化的设计,精细化的施工,打造了崇明岛上又一个游览休闲娱乐的景观。她使生态岛更加美丽漂亮,更加妩媚动人。相信她将会吸引更多的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崇明故事多多

  下午,我们完成了崇明游各项旅程,坐城桥1路到南门,然后搭乘快船到宝杨码头,再坐宝山9路,换乘3号线地铁回家。比较一下来回两条线路的用时,差不了多少。如果住在靠浦东方向的,应该走申崇6线更方便,如果住在离3号线地铁比较近的,从宝杨码头坐快船更快。

  这次崇明游三天,一天半在雨中,所以出游不方便。但是,旅馆厨师的一手烹饪技术让人吃得开心,特别是具有创新的崇明菜,真让大家赞口不绝!

  在回程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起崇明为什么叫“瀛洲”?

  昨天,没进南门瀛洲公园的朋友吃亏了。在那里遇到一位老人告诉我们,所谓“瀛洲”,那都是古人虚构的仙境之地。“瀛洲”两字最早是出自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传说,瀛洲在会稽海外70万里的地方,方圆达4000里,上有神芝仙草,还有高耸千丈的青玉膏山,山中有玉醴泉,泉水像酒一样,味道甘甜,喝上几口可以使人长生不老。于是,人们都想把自己的地方比作瀛洲。比如徽州的绩溪就有一个瀛洲乡,龙川龙脉龙村就在瀛洲乡所辖地。又如韩国的济州岛,古代也叫瀛洲岛。你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诗句。

  说起瀛洲公园,真的值得一看。昨天从西沙湿地回程途中,司机特地让大家去浏览一下,我们几个冒着雨兜了一圈。虽然公园面积不大,占地只有60多亩,但犹如苏州园林,小巧玲珑,内涵丰富。瀛洲公园建成于1983年,当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老为她题写了园名。

  瀛洲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园中央有一个约6、7亩水面的星湖,湖中有座星岛,环绕星湖而筑起石径便道,沿石径有观鱼揽胜、临波亭、破浪桥、假山等景点建筑。假山上湍湍溪水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小瀑布,点缀得别有风味。

  在公园里还看到了一座小山,叫鳌山,也就是我们下榻的住地“金鳌山”公寓的“鳌山”。鳌山高度不到5米,简直就是一个土墩墩,但是它却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据老人告诉我们,当年乾隆皇帝要下江南,皇城有个崇明籍的官,拜见乾隆皇帝,希望有机会到崇明巡视,说崇明有山有水,把话说大了。没想到乾隆一口答应。那官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崇明只有水没有山,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啊!还是朋友聪明,让他出资请人堆一座山,命名为“鳌山”。结果乾隆下江南时,遇到风浪长江口,无法登岛,于是作罢,这事没有“穿帮”,却留下了一座鳌山。鳌山虽然不高,但从此给崇明带来了好运,据说崇明之后没有碰到过特别大的风浪袭击。那位老人说的故事真假无法考证,就当它有那回事吧!

  前面说过,崇明岛还有一个美丽的古称:“东海瀛洲”。相传在远古东海当中有一个瀛洲仙境,但这个仙岛一直飘忽不定。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后来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干脆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从此,崇明岛就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

  呵呵,要发展崇明旅游业,还需要故事多多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关注
   第05版:画刊
   第06版:专刊
   第07版:话题
   第08版:绿岛
崇明游
崇明报关注04崇明游 2016-07-06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