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
  □柴焘熊

  关于崇明老白酒,已有太多的文章写过了,内容无非是老白酒如何如何的好喝,如何如何的有名气。而且,在有些文章中,居然还有人把伪造的所谓古人诗句“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独一家”加以引用,给有识之士徒留笑柄。

  崇明老白酒好喝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它的有名品种并不就是许多人文中所称的“菜花黄”与“十月白”两种。这两种酒应该说并不能算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因为一种酒在四五月间油菜花开时节酿造,旧时崇明人把它称作为“菜花黄”。一种酒在十月小阳春时酿制,就叫做“十月白”。除了这两个时段酿造的酒外,在其它时间酿制的老白酒其实也很好喝,尤其是初冬时分新白米登场时开酿的酒。两种仅仅因为酿制时间不同而名称各异的酒,怎么就是老白酒中的珍品?

  那么,是不是崇明老白酒就没有自己的珍贵品种了?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笔者在多方翻阅资料后,就见到过有关崇明珍品老白酒的记载。这种酒名叫“猫儿眼”,而且早在清代中叶就已经很有名气。

  一般人都知道,猫儿眼或是一种中草药,或是一种宝石。作为宝石来说,猫儿眼相当的名贵。崇明的珍品老白酒也叫“猫儿眼”,搞错了吧?并不。

  还在清代的雍正年间,有一位叫吴澄的安徽黟县人,从太仓来到崇明,在江口沙洲上寓居了30多年,并终老崇明。30年间,他走访了崇明沙洲的许多地方,对崇明的风土人情了解得清清楚楚。闲暇时分,撰写了100首反映崇明民风民情的竹枝词,编成《瀛洲竹枝词》一书,内有两首诗跟老白酒有关。其中一首写道:“柳陌风吹蒸饭香,农家都酿菜花黄。雷鸣各捣蟛蜞酱,共待栽秧启瓮尝。”诗中前两句描述的就是崇明农家家家户户忙着酿造老白酒的情形。另一首则写道:“致嘱先生放学生,今朝请吃莳秧羹。关坛宿酒猫儿眼,保甲同邀拔报呈。”需要指出的是,诗中的“猫儿眼”,就是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

  也许有人要问,猫儿眼何以见得就是老白酒的珍品呢?试想,乡下普通农户用来招待自己孩子的先生,用来招待当地的保长、甲长,难道会不用最好的酒?难道会用普普通通的水酒来捣捣浆糊?试想,如果是普通的老白酒,会给它安上一个名贵宝石的称号?更何况吴澄这位老先生,还专门在诗后作了说明,称“猫儿眼”是一种清澈、澄冽的宿酒,老白酒中的佳酿。

  好一个陈年崇明老白酒!

  澄冽的宿酒是好酒,其实早先在崇明民间一直有所听闻。乡下酿成老白酒后,富裕人家会把它一坛一坛的灌装起来,放在阴凉之处。大一点的酒作坊,也会把它存放在库房内。待到第二年再拿出来,酒泛着淡淡的黄色,像猫咪的眼珠颜色,十分可爱。这样的酒微微咪上一口,甘甜清冽,又绵又醇,香浓微醺,让人欲罢不能。后来,大概是粮食日趋紧张,裹腹都来不及,再也无法多酿老白酒存放起来,这叫做“猫儿眼”的宿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看看现在的土特产商店和一些旅游景点,叫卖的多是一些刚酿造出来的嚗酒(刚刚酿造好的、未完全发酵好的酒),而且还一律打着所谓“菜花黄”“十月白”名号的老白酒精品,真让人啼笑皆非。商家们,为什么不去好好开发开发崇明老白酒的固有珍品呢?为什么不让“猫儿眼”那一坛坛陈年崇明老白酒珍品重现于世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2版:风采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我离民国有多远
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
读书艺术的遐想
糖炒栗子来了
绿浪怀玉 摄影
崇明报绿岛08崇明老白酒中的珍品 2011-12-21 2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