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远哲 摄影 张志豪
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8月16日-22日)期间,崇明分会场活动也是精彩纷呈。
今年的崇明分会场活动以“书香瀛洲·名家民宿行”为最大亮点。8月16、17两日,多位知名作家分别走进位于庙镇的香朵开心农场、位于新河镇的拾花民宿以及位于中兴镇的久居民宿,和崇明东西的阅读爱好者、少年学子们面对面交流,让文学之风吹彻恬静美好的崇明乡间。
“书香瀛洲·名家民宿行”延续了“名家海岛行”品牌栏目的一贯特色,首次将文学名家请进富有海岛风情的民宿、农场,将沉浸式读书体验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在海岛崇明进一步引领全民阅读风尚。
盛夏的香朵开心农场,草木繁盛。花园草地深处,一处花草掩映的典雅厅堂里,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赵丽宏分享了最新出版的自选集《江芦的咏叹》。新书与作者的一首著名诗歌同名,收录了其最得意的数十篇散文精品;写作时间前后横跨数十年,凝结了作者关于人生的诸多感悟,堪称一部浓缩了作者文学生涯的“编年史”。
“我年轻时曾在崇明插队,那对我而言是一段十分难忘和无比重要的时光。”赵丽宏温和深沉的嗓音述说着曾经的故事,“日夜辛苦劳作,身边又无熟识好友,我那时过得非常苦闷……”对于年轻的作家来说,物质的匮乏和躯体的疲惫尚可容忍,灵魂的深重饥饿才是最艰巨的考验。赵丽宏抓住一切机会阅读,竭尽所能地汲取着知识与美;随着时间推移,他与一同劳作的朴实农民也打消了隔阂、增进了理解,崇明人家的各色藏书也渐渐对他开放。
靠着书本的滋养,这位知识青年重拾了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并超脱于曾一度困扰自己的各种困境,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温暖而有内涵的人,并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江芦的咏叹》中,便有着不少与作者在崇经历息息相关的篇章。随后,赵丽宏为到场的崇明热心读者奉献了一场以“阅读的意义”为主题的专场分享,他结合自己人生各阶段的亲身经历,着重探讨了阅读对人的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应抱着何种目标、通过何种方法、选择何种书籍开展阅读。
赵丽宏的分享干货满满,对青少年学子启发尤其巨大。“很荣幸见到赵老师。”东门中学学生周恩羽告诉记者,“这次的书展活动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读书的意义,也学到了一些读书的好方法。”现场的一名教师则表示,要把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和学生们进行分享,把阅读的意义传递下去。
8月17日上午,由区作协主席杨绣丽领衔,作家袁刚、刘锦涛、陈新涛齐聚拾花民宿书吧,为市民游客和热心读者带来一场文学创作交流盛宴。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次活动的四位作家都出生于或曾工作在新河,与这方热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时时牵挂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四位作家均擅长散文,他们将乡村生活的一手体验和观察付诸笔端,创作出了许多隽永的佳篇。
崇明哺育和滋养了作家们;而通过书写,作家们也为深爱的海岛崇明留下了记忆、延续了文脉。正如杨绣丽所说,“这是第一次在我家村子里举办书展活动,参加活动的四位作家都是从这个镇上走出来的,和乡亲们交流,格外亲切。”近年来,随着民宿等新业态持续蓬勃发展,崇明乡间正旧貌换新颜,更加美丽富足;而民宿作为来崇旅游的重要驿站,也逐渐成为地方文化资源的高地、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此次在民宿书吧举行书展相关活动,满足了岛内外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持续润泽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
同一天下午,中兴镇的久居民宿中,又是别样的气象。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诗人陈仓做客崇明,带来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精彩经历和见闻,为读者打开了一个缤纷绚烂的文学世界。就如同一代代崇明人离开海岛去闯荡,又始终眷恋着家乡、渴望回归的复杂情结,陈仓的作品也时常包含“乡土”“移民”等要素,对“故乡”的别离和回归是他的文字所具有的鲜明旋律,这恰恰与许多崇明游子的心境暗合。
正因如此,陈仓的分享在崇明读者间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在他的讲述下,崇明读者得以遨游文学的世界,走进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进而获得有关自身存在境况的感悟和启迪。正如此次分享的主旨——优秀文学作品是活出来的,唯有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文学的源泉才能持续涌流。
两天三场的作家分享活动在各处均得到了崇明读者的热烈欢迎。能倾听名家亲口讲述、分享,许多阅读的困惑因而茅塞顿开了;更有不少大朋友、小朋友们拿着作品找作家签名、合影,体验了一把“追星”的快乐。
未来,崇明将在全社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各处崇明民宿也将作为文学、文艺和文化交流的场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齐头并进,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