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姚红梅
秦利,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作为新华医院派遣的援崇专家,她无私奉献,全身心扎根海岛13年。近日,在2023年“上海好医生”寻找推选活动中,秦利在全市诸多名院名医中突出重围,获评“上海好医生”称号,成为崇明区域内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医生。
中午11点,秦利刚刚结束自己在新华医院的门诊,吃了两口面包,便匆匆乘上了前往码头的车。下午到崇明后,她又第一时间走进了病房……
从杨浦到崇明,100公里的路,秦利熟悉到能倒背如流每趟进出岛的车船班次。自2010年援崇开始,每个周二,秦利都在这条长长的路上奔波,风雨无阻。曾有同事开玩笑说她是“赶来看病”,秦利想了想,还的确是,“为了让老百姓看病不出岛,那就让医生来岛出诊。”
要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崇明百姓的家门口,抱着这样的信念,连续13年,秦利全身心扎根海岛,奋斗在临床一线。在她的努力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分院内分泌科医教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就医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从医30余年,秦利始终将老百姓健康放在第一位,“守护生命是一辈子都值得做的事”。
“让病人来找我”
刚来崇明时,秦利是有些不习惯的,病人说着听不懂的崇明方言,科室的情况也需要适应。稳定下来的同时,秦利也在寻求突破。那时,医院内分泌科共有7名医生,拥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只有1名,各项硬件设备和新华医院相比,也都较为落后,医疗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利发现转院现象时有发生。
曾有一位老伯,在医院就诊后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吃药也不见效,于是想要转院治疗,门诊医生同意了。秦利听说后,看了老伯的病历,“让病人来找我”,一贯雷厉风行的秦利撂下这句话,主动把病人揽了过来。“病人提出转院,是对我们不够信任,我们不能觉得这样更省力,而是应该要想办法把信任找回来。”此后,秦利开始率先实施在科室试行转院前必须先到主任处就诊的规定。
建立崇明首个MMC
不怕麻烦是好医生必备的品质之一,可痛定思痛,秦利清楚认识到,老百姓要求转院的背后是对优质医疗的渴求。
2011年,秦利曾带领团队开展万人流行病学大调研,结果显示,崇明地区4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超过20%,因此主治糖尿病的内分泌科总是医院常年最忙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主任,秦利知道这已经不是她个人“不怕麻烦”就能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2019年,崇明首个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在医院内分泌科建立。“MMC的概念当时还很新鲜,来就诊的病人都很好奇,怎么我来看糖尿病,还要我做体检称体重。”作为中心负责人,秦利在MMC开设之初,常常坐诊,每次都耐心地和病人解释,“你们在这里能完成针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一站式评估,根据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能在MMC一步到位。”渐渐地,老百姓也发现,看病不用再在各个科室之间奔波,省力多了,而原先控制不住的血糖也终于平稳。
为了让患者少出岛、不出岛,秦利还先后开设甲状腺、妊娠期内分泌疾病等专病门诊和甲状腺MDT联合门诊,成功诊断和治疗多例内分泌少见病和疑难病。“现在,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明显提高,病人的转院率大大降低,不到原先的一成。”秦利说。
严师出高徒
“内分泌科有个漂亮的女医生,有耐心,能看好病。”秦利渐渐在崇明有了名气,不少患者慕名而来。而态度让病人如沐春风的秦利,对内则像变了个人,科室刚来的年轻医生,最怕和秦利一起查房,“秦主任的严厉让人害怕”。
“不过,严师出高徒,在主任的带教下,我们的确成长很多。”陈俊秀是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分院内分泌科的一名年轻医生,一路跟着秦利学习,如今已经成长为科室内可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陈俊秀说,秦利虽然严厉,但她始终关注着年轻医生的成长,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医术和经验传授给大家。
为提升科室医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秦利带领大家坚持每周一次英语晨读,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定期进行业务学习,互相交流医学经验,并邀请专家前来授课。“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医生思进取、求上进的精神。”陈俊秀说。
现在,在秦利的影响下,科室医生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上进心也强。科室整体的医疗水平直追三甲医院
最遗憾是对父亲的亏欠
“2010年6月24日,就是这一天来的崇明。”秦利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特别的日子,“原本只是想先了解一下情况,谁知当晚便住下了,第二天就立马开始了工作,一干就是13年。”
一路走来,有成就也有遗憾。刚“上岛”的第二年,秦利曾萌生过离开的想法。那时,秦利的父亲被查出身患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因为是医生,秦利这时被父亲格外需要。可奈何身在崇明的她工作忙到根本走不开,哥哥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让秦利更加心急。“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哪怕派我去松江、青浦都行,我可以当天来回,崇明真得太远了。”
可最终秦利还是坚持了下来。奔波在路上时,秦利有时候也会想起父亲,但她从来没有后悔做这样的决定,她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座小岛,也因此对这里生出了别样的感情。令她高兴的是,这几年,崇明的医疗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奋斗印记,秦利感到很骄傲,“若我之后在崇明退休,算起来正好是18年。18年新华总院,18年崇明分院,挺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