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汤茵旒 摄影 张志豪
崇明白山羊平均体重只有60斤,肉质细腻、肥而不膻,富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白山羊提供了良好的温湿度、水源和饲料来源。
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崇明白山羊作为本地的一颗“芯片”,在养殖上遇到了不少问题,养殖规模缩小,且由于崇明白山羊的生长速度较慢,产肉率较低,不少农户会将崇明白山羊和外来波尔羊杂交,以增加经济价值,经过数年无序杂交,本地品种退化严重,正宗的本地崇明白山羊越来越少。
为保护崇明白山羊种源,崇明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走遍崇明大小村落,上门收购本地羊,为崇明白山羊的选育扩繁和健康养殖奠定基础,并在三星镇育德村建立了上海园都白山羊保种场,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封闭羊圈,承担起崇明白山羊的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崇明白山羊吃住不愁
既如此,纯种崇明白山羊长什么样,和杂交羊又有什么区别呢?崇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朱勇向记者介绍有关内容,“你看这是本地白山羊,它的毛色偏白,耳朵直立,颌下有长须,公羊角粗长、向后外倾斜、呈八字形,母羊角细短,耳直立灵活,鼻梁平直。而杂交羊的耳朵大而下垂,羊角较直,体型比纯种羊大,存活率高。”如今,保种场内共养殖纯种白山羊1000头,其中母羊数量400头左右。
参观完展示厅,朱勇带领大家来到羊舍,了解崇明白山羊的居住环境。进入羊舍前,朱勇将羊舍专用的防护服递给大家,每个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为确保羊舍的生物安全,这是外来人员进入保种场的必要装备。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的羊舍不再有传统养殖场的浓烈气味和脏乱环境,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环境和现代化羊床设计。镂空漏粪板让整个羊棚变得干净卫生,白色墙面上镶嵌着宽大的窗户,起到了很好的通风透气作用。
小羊们的“宿舍”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通铺,而是按照各自状态,住上了vip包房。“这间里全是‘羊姑娘’,住在空胎母羊舍;隔壁那间全是怀孕的羊,住在妊娠羊舍;再过去那间是‘坐月子’的羊妈妈和新生的羊宝宝,有专门的产房;最外边那两间是怀了二胎、三胎的母羊以及公羊……”朱勇边指着羊舍环境,边用诙谐生动的话语向记者介绍。
除了住宿环境的提升,羊儿们的饮食也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生育状态的羊,饲料的配方是不一样的。哺乳期的羊妈妈,给的是燕麦草、青贮饲料为主的精料,相当于“加肉加菜”,营养更全面。孕前期和空怀的母羊,配方相对偏“素”,更有利于健康。崇明白山羊在这里吃住不愁。
羊儿喂养乐趣多
不知不觉,保种场内的小羊也到了饭点,“开饭啦,开饭啦!”随着饲养员的一声指令,大大小小的羊儿们都探出头来到饲料带等待投喂。配料站里,工作人员按下操作按钮,为不同年龄、不同圈舍羊配置的饲料就开始自动“烹饪”,“烹饪”好的羊饲料通过传送带送入自动饲喂供料小车,小车顺着遍布全部羊舍的轨道,精准地送入每一个“宿舍”。“自动饲料搅拌机在解决人力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能让饲料拌得更加均匀,羊儿们不再挑食。”朱勇说。
目前保种场内采用了自动化精准配料给料系统、自动搅拌机等多套设备,解决了传统大规模养殖人力投入大、耗费时间等问题,以前旧羊舍需要六七个人,2个多小时才能全部投喂完,如今只需2名操作员,1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阳光下,吃饱了的羊儿们整齐地围成一团,趴在那里晒太阳,另一边待产的母羊则显得有几分焦虑,一有人经过就会停止吃草,“羞涩”地转过脸庞。
“我带你们去看刚出生的小羊羔吧,顺便看看我们如何人工喂养。”朱勇打趣说道。
在羊舍的尽头,记者看到一个专门为小羊打造的地方,随着脚步逐渐临近,小羊们一边叫一边朝着木栅栏门前挤,丝毫没有怕生人的意思。朱勇告诉记者,每次母羊产下幼崽后,工作人员都会在小羊身上撒上一些母羊爱吃的精料,诱导它们去舔自己的孩子,帮助年轻的羊妈妈和孩子建立感情。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母羊的母乳量做一个估算,待小羊们喝上初乳后,挑出部分羔羊人工喂养,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说完,朱勇拿上喂食用的奶瓶走进羊舍,小羊羔们边围着他打转,边发出“咩咩”声。“这是我们养羊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喂的时间久了,它们会像宠物一样跟着你的脚步,十分可爱。”朱勇笑着说。
刚开始,工作人员会在奶嘴上涂上母羊奶,让小羊更好地适应人工喂养——当然,人工喂养在食量、次数、浓度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喂少了,小羊的营养肯定不够;喂多了,也会导致它们的肠胃不适甚至腹泻。“小羊刚开始只有一个胃有消化功能,其他的几个胃处于闭合状态。”为了能让崇明白山羊家族更好地繁衍发展,这些保种场的“羊爸”“羊妈”们可谓是操碎了心。
智慧农业让羊儿安心成长
“0220x552、0518x430……”在保种场,每只崇明白山羊的耳朵上都有一连串的身份数字,“02是家族,20是年份,x代表母羊,552意味着当年出生的序号。”朱勇耐心地向记者介绍这些数字的具体含义。
多年前,朱勇被分配到崇明白山羊保种场,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也为那里的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计算机行业出身的他,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发了羊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羊一档”数据库,佩戴的“羊耳号”,通过内置芯片,可以将羊只定位、健康状况、运动量等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朱勇表示,原来羊场的工作主要靠人工在纸上记录,数据的查询和统计都极其不便,如今的数据库,让所有的羊只情况都一目了然。
崇明白山羊的保种工作,除了硬件环境提升和自然繁殖配种,羊场疫病防治也十分重要。朱勇介绍,随着天气温度逐渐升高,保种场的兽医会格外注重环境卫生和免疫接种工作。每天保持圈舍清洁干燥与通风,尽量降低饲养密度,对夏季疫病控制有着关键作用。工作人员会保证饲喂器具的卫生,不让小羊们接触到腐烂发霉的食物和污水。同时,针对特殊生理或发育时期的羊群,做好特定的防疫工作,如怀孕后期的母羊产前防疫、初生至断奶羔羊的预防接种等。
这两年,保种场内还安装了消毒系统、动力风扇、自动圈帘等设施,使羊舍环境实现自动控制。此外,羊舍里还安装着粪污自动化处理系统,粪污通过挂粪板和地下履带统一送至发酵池,经过发酵后返田,形成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我们也在不断完善白山羊的养殖技术,同时为周边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更多技术指导。”朱勇说,“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白山羊幼崽的存活率,加强羊疾病治疗技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希望能让崇明白山羊得到更多关注把根留住,也能让崇明白山羊有更加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