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觐九华山

  □ 阎诚骏

  史书上说,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漫游九华,作诗《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赞叹其“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改称九华山。

  农历癸卯三月初三,应几位朋友邀约,我们一起上了九华山。

  我曾三上九华,朋友中也有去过的。临行前,我和他们说,我第一次去时,纯是观光,后来两次的游览,敬畏之心油然而起。近年来,随着佛教文化知识的自我积累,更惊叹于山上大德高僧们的灵迹,所以,此次登临,满怀朝觐之情。

  踏进九华山山门,便步入被称作“天街”的九华街。街西的“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禅寺,就在附近,我们便先去瞻仰。

  “化城”之名,源出《法华经》,传说是释迦牟尼为诱导僧徒修行进取而点化出来的一座城池,颇有神话色彩。据《九华山志》,唐至德二年(757)居士诸葛节等人建成此寺。后来,朝廷钦赐“化城”匾额,遂有化城寺之名。据说,这里是地藏菩萨的最初道场,和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关。据《安徽通志》记录,唐时,24岁的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居住在化城寺原址的一个山洞里,苦修了75年,99岁时坐化于石室(山洞)。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涅槃后,未来佛弥勒尚未出生,出现了一个无佛世界,众生全靠地藏菩萨救苦救难。地藏因功德卓著,本可升格为佛,但他的大愿是度尽六道众生,否则誓不为佛。因此,他常现身于人间、天上、地狱救助众生。

  金乔觉坐化后,人们发现他“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身体发肤脸色像活着时一样;手腕柔软如丝绵;骨节能发出如金锁受到震动的响声。尤其是他的相貌酷似地藏菩萨,因而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尊之为“金地藏”。于是,按佛教葬仪,以瓦缸入殓他的遗体,并在他成道之处,化城寺西边的神光岭上建塔安放。从此,九华山被人们尊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又过了数百年,明代万历皇帝赐匾名“护国肉身宝塔”之后,九华山更是僧人云集,香火鼎盛。

  金乔觉贵为王室宗亲,却视荣华如尘隙。在九华山苦修,多以野果、黄精为食,野茶烹茗。他的汉学根底深厚,《全唐诗》里收有他的《送童子下山》,诗中“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充满了人情味,令人嘘叹。

  走出化城寺,远眺山色,只见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产生一种光彩,自己仿佛置身画中,顿生澄明恬然之感。和众友散步似地往西走了数百步,来到“旃檀林”寺前,抬头见飞檐牌坊式的山门,高大宏伟,不觉有些惊讶。急忙向路边的环卫工打听,原来是重新扩建的。映入眼帘可以出入的有两座山门,于是从东门迈入,数十步后,“大悲宝殿”呈现于眼前。殿内供奉着四面千手观音菩萨樟木雕像,抬头仰望,约有三层楼高,让人震撼。西边的“大愿宝殿”也是古典宫殿式建筑,供奉着四面金身的地藏菩萨铜像,其高大与东殿的观音相仿,同样令人惊愕不已。坐落在东西两殿中间的是“华严宝殿”,殿门外有两尊巨型石雕大像护侍,雄伟庄严。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坐像。无论从宗教还是艺术的角度去看,都令人叫绝,叹为观止。

  旃檀林老殿已平移至大愿宝殿的旁边,这里供奉着高僧明净的真身。明净圆寂后,肉身不腐,堪称九华山灵迹之一。明净俗名徐方柱,老家是距九华山百余公里的郎溪县。1928年生,幼年丧母,家境贫困,其秉性善良,乐于助人。1984年,明净在九华山天台寺出家,后入住旃檀林。他毅力非凡,修持奇特,在寺中站禅三年、坐禅三年、闭关三年,1992年9月在旃檀林圆寂。弟子遵其遗嘱,将其真身坐缸存放。1998年开缸,肉身完好,颜面如生。九华山佛教协会遂为其建殿供奉。我们一行人,屏息向之行注目礼,有两位代表大家敬奉了燃香。

  随后,按既定行程,我们折返往东,准备乘缆车去“百岁宫”。百岁宫高踞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危岩绝壁上,从远处望去,似天上宫阙,不要说年迈者,即便是青壮年,因山道崎岖,也会视为畏途。缆车给人方便,几分钟后,我们便上了插霄峰。下了缆车,沿着半圆的山路走数百步,便来到建于峰巅的百岁宫前。宫内供奉着海玉大和尚真身。海玉,字无瑕,北京卢沟桥人。嘉靖十五年(1536),海玉24岁时在五台山出家,26岁时只身步行7个月到达九华山。他寻到金地藏塔墓,在近旁搭茅棚刻苦清修,以野菜野果黄精果腹,涧水为饮。每隔20天,刺舌放血,拌和金粉,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历时28年,写成血经81卷(现珍藏于九华山历史文物馆)。之后,海玉入住插霄峰摘星庵,人称无瑕禅师。天启三年(1623),禅师似乎已知生命将终,便对寺中僧徒口占偈语道:“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运相远。客来问我向何处,腊去春回又见春。”言毕安然圆寂,享年110岁。僧徒将其遗体安放于缸,三年后启开,身体完好,颜面栩栩如生,认为他是转世活佛,遂涂金供奉。崇祯三年(1630),朝廷敕封其为“应声菩萨”,又尊其年高,赐“百岁宫”名,摘星庵更改为百岁宫。

  我们转入清幽的禅堂,近距离瞻仰身披红色袈裟,头戴僧帽,端坐在玻璃龛内莲台上的禅师真身,心中不由地惊叹:这是四百年前逝世的人啊!

  走出百岁宫,朋友们的感慨和疑惑都集于一点:九华山的气候如此湿润,得道高僧的遗体却能百年不朽,生命科学怎样解答?问我,我也无以言对。

  等待缆车时,毛毛细雨突然袭来,站在崖边远望,只见云雾缭绕,山树混沌,不知自己是在雨中抑或雾中;耳边传来水声,时如钟鼓,时如佩鸣,不知是泉音还是涧声。置身千仞之上,想起苏辙《过九华山》诗中的两句:“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好像到了蓬莱仙境。似乎九华山也可称“九仙山”。不过,比之李白的“秀出九芙蓉”,后者显然更胜一筹。九芙蓉即九莲花,花者,华也,莲花乃佛教圣花,九子山之名,因李白诗句“遂更名曰九华”,最切近佛教情怀。

  就这样想着想着,突然有人发问:“九华山还有其他圆寂高僧的真身吗?”我答:“有!”,最值得瞻仰的是一位现代比丘尼真身,供奉在“通慧禅林”。这位人称“仁义师太”的女尼,故事极传奇,她俗名姜素敏,辽宁沈阳人,生于1911年,生前学过医,1950年参加志愿军,当过军医,救助了很多伤病员。1983年到九华山出家。1995年圆寂,1999年开缸,肉身不腐。是古今中外唯一的一位女性肉身菩萨,也是佛教史上的奇迹。

  朋友们听我讲毕,约定明日再来参拜。于是,大家满怀虔敬与欢喜,下山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崇明寻迹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理论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朝觐九华山
《东滩候鸟》
修车人
《春江水暖》
“嗯”的流行
崇明报绿岛08朝觐九华山 2023-05-24 2 2023年05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