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顾益琴 摄影 吴雄
本报讯 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可以繁衍万物生机。一颗颗种子粘贴在画板上,可以绘就“世间百态”。在竖新镇有一位民间达人洪有进,十多年来,痴迷于五谷杂粮工艺画的创作。
洪有进出生于安徽,用五谷作画,主要受其祖父辈们的影响。10多年前,他来到崇明,发现崇明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岛上丰富的植物促种子使他钻研起这门祖传的“手艺”。
“我在崇明传承五谷杂粮工艺画,用崇明生长的谷物杂粮作画展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洪有进告诉记者,10多年来,他的多幅“红色作品”被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所收藏。2016年,他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谷杂粮工艺画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段时间,他正在二次创作《中共一大会址》这幅作品,以此来庆祝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大。
走进洪有进家中,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会址、四行仓库、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党旗、国旗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红色作品”令人拍案叫绝,更奇妙的是这些作品不用画笔、不用颜料,是利用五谷杂粮的自然形状和颜色精心拼粘而成,洪有进称它们为挂在墙上的“精神食粮”。
“作画时我主要利用种子的天然色泽,如芝麻有黑的、半黑的,我就是用它们表达画面中的暗部色块,以及画面的各个层次、远景、近景等。”记者在现场看到,桌上有各种植物的种子,有大米、小米、芝麻、雪里蕻等20多种,洪有进用竹签作“笔”,粮食为“墨”,通过粘、贴、拼等方法,细致耐心地作画。据介绍,目前他正在创作的这幅作品预计将耗时1个月才能完成。
今年洪有进还创作了崇明特产黄金瓜、白山羊系列作品。他说,这几年自己经常在学校、社区等地开展五谷杂粮工艺画的授课,希望五谷杂粮工艺画能够得到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