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两年来,由于传统汽车制造行业低迷,本区不少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面临减产和裁员。这其中有不少是吸纳残疾职工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这些残疾职工的工作有没有受到影响?记者日前走进两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
这是本区两家年销售额名列全区前茅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残疾职工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信任,他们也把企业当成家,尽自己所能回报着企业。
残疾职工一个不能少
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是一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在崇明众多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中,年销售额始终位居前列。这张漂亮的成绩单,靠的是30多年如一日的坚守。
1984年,特种电磁线厂的前身——上海电磁线厂一分厂成立,当时,在其他企业干过管理岗位的范玉章,到厂里担任厂长。当时企业的性质,是国家和集体联营模式,虽然企业产品单一,工人也没有几个,但管理一家企业,对范玉章来说依旧是不小的挑战。“摸着石头过河”,范玉章全身心投入,让工厂生存了下来。
1995年,是企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当时国有企业纷纷倒闭,上海电磁线厂一分厂“国集”联营模式结束,一分厂通过自己贷款,成为当时裕安镇的一家乡镇企业——上海裕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企业有了更大自主权,在范玉章带领下,淘到了“第一桶金”。
进入新世纪,乡镇企业又迎来新一轮洗盘,2000年,上海裕港电磁线有限公司再次转制,成为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当年,厂里的18名中层以上干部,成为股东。
“30多年来,经历多次市场转型和挑战,企业能够生存发展,我们靠的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范玉章说道。说起产品质量,“特种”有一项拳头产品——耐电晕电磁线。1995年,在其他电磁线厂还不知道“耐电晕”电磁线为何物时,“特种”已经着手开发。
我们投入30多万元,高新聘请上海电缆所工程师楼南寿,用2年时间,开发此项产品。”范玉章说,当时企业投入巨资开发时,很多人不理解。“但产品开发成功后,节能、安全、使用寿命长三大优势,成了企业的后发优势。”
耐电晕”电磁线进入市场后,其凭借三大优势,成为市场宠儿。也正因赢得先机,“耐电晕”为特种电磁线厂创造了千万利润。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特种电磁线厂也感受到了凉意,但因企业生产的“崇磁”牌漆包线深受用户好评,与之合作的上海法雷奥、上海施耐德、苏州西门子、上海三菱电梯等知名公司始终“不离不弃”,这才让企业度过危机。
近两年来,由于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企业超过三成的业务受到影响,范玉章考虑过裁员减产。但裁员的前提是保障企业中70多名残疾员工利益不受影响。范玉章说:“健全人可以很快找到新工作,残疾职工却不一样,这里的一份收入对他们的家庭来说太重要了。”
残疾职工老俞在厂里工作了20多年,虽说眼睛不方便,但他能够胜任多个岗位,是各个车间都抢着要的“香饽饽”,而每月数千元的收入,也让他生活无忧。20年来,老俞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范玉章当成了自己的大哥。“逢年过节,自家年货还没有采购,厂里的福利早就到了,食用油、木耳、香瓜子,真是应有尽有,厂里把员工当成了家人,我们也要把厂当成自己的家,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生产的每一个产品,我们都会非常规范、保质保量。”
那么,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下降的利润空缺如何填补?范玉章想了很多办法:在原材料加工上下功夫;生产过程实施节能和提效相结合;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让“高科技”减少成本;在财务资金链上做文章……这笔账算下来,利润下降部分得到了补充。“要动脑筋,但绝不能动砸残疾员工饭碗的脑筋,企业里的残疾职工一个不能少。“这是范玉章的原则,或许也是特种电磁线厂30多年屹立不倒的秘密。
一份信任收获双赢
对于向明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科的小陈来说,是企业成就了他,同时他也在尽自己所能回报着企业。十年前,毕业于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小陈因为手臂残疾,在就业时屡屡碰壁,找不到满意的岗位。向明公司招聘员工,在残联推荐下,小陈被公司录用。“虽然我的手臂有残疾,但这丝毫不影响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我想我能为公司创造应有的价值。”
果然不负众望,小陈踏实的工作作风,专业的英语素养,让他在销售科如鱼得水。向明轴承的产品销往韩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每当国外单子过来,小陈要做好翻译工作,按时把产品规格、要求、交货时间清清楚楚表达。在整个业务推进过程中,小陈还要对单子做好跟踪服务,在每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与对方联系,直到交货为止。在公司的十年里,他不知道接了多少单子,他的价值也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提升,因此被聘为销售科副科长。“我虽然无法改变自身残疾,但我可以改变人生态度,实现自我价值。”
小陈只是企业内众多优秀残疾员工的代表。上海向明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是光明食品集团长江总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汽车水泵轴连轴承,汽车风扇支架轴承专业企业,拥有一千多种轴承品种,年产各类轴承600多万套,企业的40%产品为外贸出口产品,分别出口到美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国内产品主要提供上海大众桑塔纳、东风康明斯、南京跃进依维柯、山东潍柴动力、上海柴油机股份等配套企业。企业产品无论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生产的一种双列滚柱单列钢球连轴组合轴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超级电容公交新能源汽车。目前公司拥有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26件。
这样一家对技术要求十分高的企业,在吸纳残疾员工,成为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之时,也有过犹豫。有企业高层对残疾员工能否胜任岗位表示担忧。“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有之义,有担当的企业,一定更有成长空间。”企业负责人最后拍板。
残疾员工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除了像小陈这样的“高知”,其他数十名残疾职工或是肢体残缺,体力较差;或是智力障碍,反应较慢。基于实际情况,公司按照每位员工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公司“双十佳”生产、质量标兵评选揭晓,磨床车间残疾职工黄师傅获得“生产标兵”荣誉称号。拿着这本红彤彤的证书,平时不善言辞的黄师傅激动得语无伦次,“以后我一定会更认真,更努力!”
磨床车间的工作并不复杂,是简单重复劳动,但是需要员工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黄师傅说自己脑子“不够用”,但自从成为磨床车间工人后,就比别人更上心。由他装箱摆放的零件,每一箱整整齐齐分毫不差。作为对残疾职工的福利,公司允许他们每周上四天班,每天工作6小时(上班晚一小时,下班早一小时),但黄师傅却从不迟到早退,如果业务忙双休日需要加班,他总是自告奋勇坚守岗位。“能够服从生产安排,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像这样的员工,就是企业的好员工。”公司党支部书记何剑华说。。
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公司对残疾职工还有不少关怀项目。除每周工作时间、上下班时间有特殊照顾外,残疾职工每日还能享受交通补贴,逢年过节,区相关部门还会对残疾职工进行慰问。
当初的一个明智决策,真正让企业和残疾职工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