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崇明精神,大家如何理解?怎样在工作生活中发扬这种崇明精神?我们邀请了热心读者,一起展开讨论。
展现新时代崇明新形象
现在是崇明所处的最好的时代。生活垃圾分类全市第一、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全覆盖,更令人激动的是,轨道崇明线今年要开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也将于2021年在崇明召开,这些都是新时代崇明的新成果和新形象。
当前,崇明人民正在积极践行“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崇明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自豪。在这样的新下,作为一名在农村生活工作的党员,该如何继续践行“崇明精神”,一起为奋力创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崇明传奇做点什么呢?
要落到小事上,管好自家宅前屋后事。下一步,村里要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和“四分类法”投放了,就像城里的小区一样。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也是在全市开先河之事,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讲,也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我们要继续坚持“分一分”,并在此基础上多“走两步”投到指定地点的“四分类”垃圾桶里去,家里干净、村里整洁。我们要主动做好宅前屋后环境整治。花博会要开了,几百万的游客会到崇明来、到农村来,这正是展现我们生态建设成果的大好时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家庭院里理理干净,有能力的种上点鲜花和果树,庭院美丽、处处花开。
要落到要事上,做好重点事难点事。创造“崇明传奇”,区委区政府推出了很多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这些都需要我们农村党员积极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就是这样一个创新工作,为建设用地减量化和推动优质良田集中化做出了有益探索。我们要积极支持,并主动配合上级在村内党员群众中宣传到位。在遇到市政动迁等情况时,要多算集体账,一起推动确定好的各项重点难点事顺利推进、及时落实。
要落到新事上,探索生态绿色发展事。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的党员,在探索创新方面也可以积极献上自己一臂之力。我们要配合支持村“两委”班子,一起探索适合农村河道的保坍农作物,并积极凝聚周边的党员、村民一起管好自家宅边、田边、林边的河道,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探索出崇明模式。我们也可以在“两无化”水稻模式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的粮食、蔬菜、瓜果等种植方式,不断提升崇明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富起来。
我相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崇明精神”的加持,有千千万万的党员和群众支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做好每一件确定的事,就能创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崇明传奇。
□ 建设镇三星村 杜米兰
在教育创新中践行崇明精神
“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崇明精神”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崇明人,对于崇明精神我感触颇深。
“崇明精神”的提出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崇明奋斗历史的沉淀,是崇明人民在不断发展、不断赶超过程中对优秀精神品质的积累。这十六个字的崇明精神,既简明扼要,又有指导意义。
孔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当要做到“崇德明礼”。大到一个行政区域、一个单位,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明礼是什么?是自觉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箱的微小举动,是在食堂就餐时耐心有序的排队,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轻轻地一声“对不起”,是在公共场合交谈时的轻声细语,是见到师长时尊敬的问好,是路上相遇时善意的微笑……明礼是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来的一种品质、一种修养。简单地说,就是明事理、守礼仪、有爱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尤其应该“明礼”。因为“崇德明礼”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我们的学生应当遵守的,倘若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平时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示范作用,那又凭什么要求学生做到呢?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要博采众长并融会贯通,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实践和创新的复合型教师。其次要敢于大胆质疑。质疑过程是针对原有结论进行重新论证的过程,也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前奏。要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没有教师的大胆质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很难迸发。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知识、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发展的复合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造就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更加有效率,更加有动力去发展教育事业;只有创新,我们的教育事业这棵常青树才能在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的中国教育事业之林中“争先”赢得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
“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不竭的力量和向上的激情。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崇明精神,无论我们的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更上一层楼,越来越精彩!
□ 实验小学 陆艳
生态优先
贯穿始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崇明正处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关键时期,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既是对崇明环境优势的肯定,也是对每一个不懈奋斗者的鞭策。作为一名记者,我见证了这座岛屿的点滴变化,感佩于“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崇明精神。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崇明精神。上世纪80年代,瀛东村干部群众在村支书陆文忠的带领下,在满是芦苇的荒滩上与狂风巨浪搏斗,围垦造田,建造景区,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富民强村之路。如今,这份“垦拓精神”传承至今,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扬。许多有想法的年轻创业家来到崇明,利用这里不同于都市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开心农场、民宿等产业。以生态为先,崇明正在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
“生态”一直是践行崇明精神的关键词,因为在崇明生活的人都享受着这座岛屿的空气、林地、河流。呼吸着新鲜空气,徜徉在田埂间,每一个崇明人都得到故乡自然环境的滋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让崇明的子孙后代既能享有物质财富,又能保有鸟语花香。
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过程中,崇明精神体现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之中。以“水”为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优质的水环境是生态岛最大的标志。自“碧水保卫战”打响以来,各乡镇及河长们“咬定目标,一抓到底”,与村民一起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工作。这些河道分布在田间地头、宅前屋后,成功治理离不开所有人共同的参与。管理者从制度入手开拓创新,崇德明礼的群众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崇明精神始终贯彻其中。
良好的环境才能培育最美的生态之花。从成片的油菜花到田农家的扁豆花,开花结果的故事已在崇明延续千百年。花朵是植物成熟的表现,借助筹备花博会这一契机,崇明将把生态岛的建设成果展现给全世界。时代赋予崇明莫大的机遇,让我们践行崇明精神,砥砺前行!
□ 新闻传媒中心 施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