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人,都是知道天恩和感念天恩的人。我们一句“人养人,扁担长;天养人,路样长”的话,就证明了这一点。
“天养人,路样长”,那是歌颂天给予人的无比滋润。要是换了“人养人”,那么就只能有“扁担长”了,比喻其滋润有限得可怜。这自然都是我们内心的共同理解和感受,而且几乎就是一个毋需论证的道理。记得当年我们在棉田里抗旱,天还没有完全透亮,整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就排成了长龙,一只只水桶从沟边直传到棉田的深处,一个早晨却浇不了几亩地。可是到中午,一个响雷,大雨就把地皮灌了一个透彻。同样是夏日,一把蒲扇都摇得破碎了,哪里如天边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
如“人养人,扁担长;天养人,路样长”这样的话,实在也就是我们对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样的大道理的通俗响应。庄子说的人与人之间用口沫互相湿润,不如成为彼此忘却的江河中的优游自得者的思想里,“相濡以沫”的情景同“人养人,扁担长”的情景,“相忘于江湖”的描述同“天养人,路样长”的描述。
研读“人养人,扁担长;天养人,路样长”这一句熟语,我们还会明白,它的要旨是说人必须敬重天,服从天,顺应天,甘心做谢天谢地的人,甚至甘心做天的奴隶。但是,人类总以为自己有天大的本领,甚至把“人”字的形状都解释成顶天立地的模样。其实,那是无知和轻狂。我们仅仅是天底下一个矮小的物种,我们只是上帝的臣民,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