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史遗存中最有文化意义的是西夏王陵,最令人感觉神秘的也是西夏王陵。西夏王陵的神秘在于一个强盛的王朝为何消失?西夏文明何人创造?西夏文字怎么识读?西夏王陵有太多的历史谜团,等待后人破解。
来到西夏王陵门口时,早晨八点多钟的阳光照得大门两旁的四个西夏文字金光闪耀。这几个字初看好像识,细看却全不识,越看越觉得眼花缭乱,完全分不清笔顺。据说,四字的意思是“大高白国”,即当年西夏王国的国名。其实,这种说法无法证明,只能姑妄信之。
参观完景区里的西夏博物馆、艺术馆,走出碑林,见一条宽阔的大道,一直通向西方。尽头处,几个大土堆状如窝窝头,在阳光下特别显眼,背景是雄伟的贺兰山。山色分远近、深浅两色。山体低者为近为浅,呈土褐色;山体高者为远为深,整体为淡蓝色。凝视之,山峰上似有细细的金光闪耀。一远一近的山体,如二列卫兵,守卫着恢弘的王陵。贺兰山陡峭的山口,当年由西夏的精兵强将把守,即使一匹野马也难以逾越,列祖列宗的王陵稳固如贺兰山。西夏,此时的疆域东西数千里,与辽、宋三国鼎立,谁奈我何!
然而,西夏王国遇上了最强大的敌人。在贺兰山之北茫无边际的草原上,蒙古族正在兴起。成吉思汗,世界军事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天才正光芒四射。他的铁骑所向披靡,不知摧毁了多少城池。现在,他要灭金,先摧毁与金联盟的西夏。在十一世纪初的二十多年中,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队与西夏进行多次激烈的战争。
但党项族也不是吃素的。它与蒙古族一样,也是马背上的民族,同样惯于征战,性格坚韧不拔。西夏军队凭借贺兰山如剑的峻峰,多次击退了潮水般的蒙古铁骑。
然而,成吉思汗毕竟是战神,最后越过贺兰山,围攻兴庆府。在此稍前,成吉思汗进军西夏途中染恙,临终前,遗令攻破兴庆府后,毁灭一切。或许是征伐西夏历次战争中损失严重,或许是统帅成吉思汗死于征伐西夏的途中,蒙古人对西夏充满了仇恨。攻占兴庆府后,遵从成吉思汗的遗令,毁灭城池,毁灭王陵,毁灭西夏文化。党项族经过三百余年的卧薪尝胆,建立了西夏王国。又经过将近二百年,国都兴庆府屹立在黄河边上,城内车水马龙,舞榭歌台。贺兰山东麓,在南北长约十公里,东西宽约五公里,总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造了九个陵墓。帝陵之间,还有至少二百五十座陪葬墓,有的建于平原,有的依山而建。兴庆府和王陵,象征着西夏王国的强盛国力。孰料被蒙古族顷刻抹去,消失得渺无影踪。
历史会掩埋一切。
但历史在掩埋时,也会露出少许破绽。这是历史的无意?还是有意的疏忽?我想,可能是有意的。
历史掩埋西夏王陵未尽的破绽,其实在明代就被发现了。《嘉靖宁夏新志》就有记载:“李王墓,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断定贺兰山东麓的高大墓冢是西夏王陵,形制仿巩县的宋陵,盗墓者掘之,一无所获。由最后二句可知,当年的西夏王陵的地下珍宝,为蒙古军队劫掠殆尽。但在元史和明清史中,竟无一字记载西夏的兴亡史,也不记载贺兰山东麓的王陵。其中原因,当然主要是元朝的统治者极度仇恨西夏,有意掩埋西夏的历史,也就掩埋了他们的伟大先辈成吉思汗下令摧毁西夏的暴行。
到了十九世纪初,有晚清著名史学家张澍,打开了甘肃武威县清应寺内一座凉亭的封砖,一个惊天的历史秘密被发现:亭内赫然有碑,题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石碑正面刻一种从未见过的文字,背面则刻汉字。汉字中出现“天佑民安五年”的皇帝年号,而这个年号从未见过。后来,在《宋史》中找到“天佑民安”四字,原来是西夏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由此得出结论,护国寺碑正面的文字是西夏文字。可是,这些文字如张澍所说:“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识”。认识天书般的西夏文字,还有待时日。不过,尘封已久的西夏历史和文化,距浮出世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至二十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到达黑水城。黑水城是河西走廊东北通向蒙古的重要孔道,西夏王国时为北方的军事重镇,有过辉煌的历史。科兹洛夫开始寻宝,在古城遗址上挖出了10多箱绢质佛画、钱币等文物。运到圣彼得堡后,俄罗斯地理协会惊叹于这些文物的极高价值,决定让科兹洛夫二度至黑水城,进行更大范围的挖掘。他们破坏了几十座佛塔,盗走秘藏其中的千百件精美的佛像、西夏时的抄本、绘画,消失九百多年的西夏文明终于重见天光。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文明形态,发出异样的辉煌,令人惊叹,为之着迷。从此,苍茫的大土堆为世人所知,人们开始注视西夏王朝的模糊背影。为历史掩埋的一个久远的时代,若隐若现,引起考古工作者及历史学家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向景区地图上标明的三号陵走去。走近三号陵,见最大的墓堆高约二十余米,表面沟壑纵横,纹路像是玉米芯。经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遗址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布局井然。最外围的王陵城墙残余,高不及人,由黄土版筑而成。眼中的一切都是残败荒芜,但仍能依稀想见千年之前的恢弘,以至有人誉之为“东方金字塔”。这当然是过誉之词。埃及金字塔古老而雄伟,五千年的岁月侵蚀,只能使它低矮了一点点。后王仰望它时,唯有崇拜,绝不有毁灭它的恶念。西夏王陵则从它出现之日起,就遭到蒙古人的仇视。对于失败者,胜利者往往毁灭他们的一切。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条铁律。成吉思汗临终,遗令毁灭西夏,连西夏的民众也不放过。何其野蛮!但胜利者是有权野蛮的。胜利者不野蛮,文明也许早在千年之前就降临这片古老的土地。
西夏王陵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这些秘密多属于恶行的未知。譬如所有的陵墓何以都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为什么连一块完整的墓碑都找不到,而全部砸碎?为什么墓室中空无一物?蒙古军队既然劫掠、毁灭王陵的一切,又为什么要留下一些王陵的封土?是破坏的工作量太大,人力不够?还是手下留情,以其作为失败者耻辱的象征,让它们在西风残照中悲哀到永远?
看着三个大土堆,远眺贺兰山,渐渐觉得西夏王国要索解的最大的谜,乃是当年国破家亡之际,党项族分崩离析,星散于何处?党项的王室与贵族,躲避蒙古军队的追杀,如惊弓之鸟,也许辞别王陵的机会都不会有。他们会不会回到三百年前先辈生活的青藏高原?抑或被掳掠到北方的草原?或者是日行夜宿,潜行至东方……一切皆不可知,可知的是党项族从此消失,世上再没有自称党项之人。
西夏灭亡的历史,让我们懂得战争的残酷,懂得文明可以毁于一旦,懂得国亡族灭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