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 华碎 挨脚鲈鱼
  □ 北风

  “何”,是崇明话中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疑问代词,主要读“鞋”的阳上调,另外还有四种读音。“鞋”的阳上调的“何”,说“何人”、“何摊”、“何事体(也说‘何体’,指什么事情。‘何体’,是‘何事体’地跳读)”、“何物事”等,表示什么、为什么、怎么等。此外,如“何五八只脚”、“何勒蟛蜞”的“何”,音同“哈尔滨”的“哈”。“有何”、“无得何”、“有何吃何”的“何”,读“蟹”的阴去调,而本来同样读“蟹”的阴去调的“做何”的“何”,则连读失落声母而变音为“啊”,使得“做何”音“做啊”。“何,你到今朝勒晓得个桩事体”中的“何”,音“鞋”。崇明人的说话间,时不时地要出现一个“何”字,读的又是ɑ音韵母,听起来就充满着古意。“无论如何”、“真假如何”中的“何”,音同“河”,阳平调,又连读失落声母实际读音似“焐”。

  “华”,有“哈尔滨”的“哈”、“花”和“划船”的“划”三种读音。“划船”的“划”音的“华”,说“朝华风,夜华雨”时,指太阳和月亮周围的一圈彩色光环;说“华笑(指小孩子无意识的笑)”时,义同“华而不实”之“华”。“手华碎特”、“猪腿浪华一块真肉下来”的“华”,有“花”以及“哈尔滨”的“哈”两种读法,指划、割。“拿个条烂草绳华断脱子”的“华”,音“哈尔滨”的“哈”,指用刀在物体上来回割使之逐步断开。“华”,《广韵》平声麻韵呼瓜切“《尔雅》云华荂也”,又“花,俗,今通用”。这是说,“华”即“花”。另外,《尔雅》:“瓜曰华之。”邢昺疏:“此为国君削瓜之礼也。华谓半破也,降于天子,故破而不四析也。”《礼记·曲礼上》:“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郑玄注:“华,中裂之不四析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谓以刀分物为华开。”这是说,“华”指当中剖开,本是为国君削瓜之礼,为了避免整一只瓜“四析也”而所采取的“半破”办法。此后,“华”又引申至“以刀分物为华开”。这就是我们说的表示割开义的“华碎”、“华开”、“华断”之类的“华”的意思来源,也是《汉语大词典》里将“华”注为“剖开”的原因。

  “挨”,读“矮”的阴平调时,说“挨夜快”、“挨年肩”、“挨进门,自掇(‘掇’,音‘德’)凳”以及“挨家”等。“挨家”,指家家、每家、每一家,如说“造好子房子请大家吃一顿,挨家实其做个”。“矮”的阴去调的“挨”,说“弄一条鞋底线拿肥皂挨挨开”、“门一关,拿节头挨碎特”等。“挨”还读同“椰子”的“椰”,主要指悄悄躲避、悄悄挨近,说“挨脚鲈鱼”、“挨壁蜗牛”、“挨挨壁壁”、“踏板浪挨挨挨到床沿浪”等。《集韵》平声皆韵英皆切:“扌亻矣(左中右结构,合成一个字),推也,或作挨。”《广韵》平声皆韵乙谐切:“扌亻矣(左中右结构,合成一个字),推也,亦背负皃。”“扌亻矣”,实际上是“挨”的异体字。“挨”在《集韵》中的“英皆切”读法,就是崇明话里读的“椰”音。“挨”、“扌亻矣”,本指“推也”、“击也”、“打也”。《正字通》:“挨,今俗凡物相近谓之挨。”崇明方言中的“挨”,无论读哪一种声音,意思主要指“物相近”即靠近。“椰”音的“挨”,沪语中也说,但是《上海话大词典》中该字作有音无字处理,所举例子为“小偷~辣壁角落里”。

  “牙齿”、“牙龈(‘龈’,音‘银’)”的“牙”,由名词牙齿变化为动词用牙齿啃,就变成“牙西瓜”、“牙骨头”的“牙”了。“小囝牙大人个钞票”里的“牙”,则是典型的“啃老”了。不自主而依赖于他人,从他人那里获取利益帮助,崇明人形容为“牙篱拆壁”。《上海话大词典》中,“牙骨头”的“牙”,一处用“啀”,另一处用“砑”,注释都是“啃”。“啀”指犬类相斗时龇牙咧嘴的样子,“砑”则指碾压,用来说“啀骨头”、“砑骨头”,有点别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旅游
   第06版:农业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同是红楼梦中人
何 华碎 挨脚鲈鱼
西沙湿地之美
书法作品
国画《芦苇地》
崇明报绿岛08何 华碎 挨脚鲈鱼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