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03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酒抗癌?不可信!
▲“上海网络辟谣”微信二维码
  前不久,一篇题为“白酒有抗病毒抗癌作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喝两口了……”的文章在朋友圈中疯传,阅读量短时内迅速突破50万。

  事情缘起于中国食品协会、中国酒业协会和江南大学举办了一场“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会上,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发布了有关中国白酒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网传文章认为,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纤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证明了白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文章由此进一步得出了“白酒抗癌”的结论,并宣称“2016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细胞自噬’机制佐证白酒的抗癌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江南大学关于白酒的研究成果确有其事,但网传文章却对学术研究进行了过度解读。

  科学松鼠会成员、自媒体人“@瘦驼”发布文章指出,上述研究成果的价值主要在于两点。第一,可分析出发酵型白酒中,坚果香、烟草味、花果香等风味的源头;第二,还标志着现在检测技术越来越精准,痕量检测甚至可以检出一万亿分之一这样的浓度水平。(注:所谓“痕量”是指极小的量,少得只有一点儿痕迹;在应用科学领域,某种物质的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称为痕量。)

  上海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表示,白酒通常为粮食酿造,有营养成分很正常,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网传文章所述白酒中的抗癌、抗病毒物质需用痕量检测技术,说明其在白酒中的含量实在太少。换句话说,如果想要白酒里这些物质起作用,可能得喝下海量的白酒才行。并且,这类物质的作用也没有经过临床实验,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静强调,必须重视的是,摄入过量酒精相较于摄入白酒中的抗癌、抗病毒物质,显然弊远远大于利。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部就得出结论,酒精是一种致癌物质,也是引发人类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酒后,酒精在肝脏中转化成乙醛,乙醛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虽然,乙醛会再转化为无毒无害的乙酸,但转化率不会是百分之百,每次都会有一些乙醛被人体吸收,长此以往势必产生问题,就像吸烟致癌一样。

  那么,2016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的“细胞自噬”机制真的可佐证白酒的抗癌作用吗?

  日前,微信认证为国家卫计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的唯一指定网站的公众号“百科名医网”发布了题为《白酒能抗癌?还要脸不?》的辟谣文章。文章指出,获得2016年医学诺贝尔奖的研究是关于酵母菌的遗传特性,跟酒精没任何关系。该研究发现,酵母中具有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自噬过程能够清除掉淤积的代谢残渣,清除“可能致癌物”,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这个结论只能证明酵母菌具有防癌作用。因为酿酒的过程中大量使用酵母菌就直接得出“白酒可以抗癌”的结论,这样的逻辑明显谬误。

  综上,“白酒抗癌”说法并无依据,“白酒可以肆意喝”更是大错特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健康
为返乡务工者送上温暖礼包
有温度的教育让学校春意盎然
科普冬令营 寒假“乐”不停
近期气温或创新低
一万元失而复得 拾金不昧暖人心
发展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白酒抗癌?不可信!
崇明报综合03白酒抗癌?不可信! 2018-02-03 2 2018年0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