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卷首语
一生一事的欢喜与坚守
(本文为《风瀛洲》冬卷首语)
  □黄海盛

  佛教里有一种说法,长期修行并得道的高僧在死后轮回时可以选择自己下一世的身份和职业。虽然这种说法至今尚未得到科学论证,但关于命运的选择却是亘古以来最为诡异神秘的话题。不管是否存在前世的烙印,人一出生或多或少会带有某些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和偏好。喜欢或厌恶一种事情是毫无理由的,排异式地专注某一方面的事情简直是莫名其妙的。有些人一生兴趣广泛,涉猎众多领域;也有些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事实往往是,多样化的涉足虽然丰富多彩,但成功却偏向于一生一事的人。一生一事,理论上来说可以做到极致。

  职业与兴趣高度契合,被认为是活着的最高境界,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内心的满足三重叠加,被认为是最完美的人生。但人生总是缺憾的艺术,上帝极少把这样的美事分给每一个人。要么让人物质满足却精神空虚,要么让人事业有成却难以实现内心的理想,要么让人内心充实却物质贫乏。一生一事的人大多属于后者,他们坚守一份热爱,内心获得极大满足,却往往与名誉地位和物质金钱无缘。

  当今多元化时代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愉悦,人们疯狂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繁华世界带来的物质满足,但表面的幸福感之后却是无尽的空虚。在浮华落幕之后,内心的空洞深不见底。一生一事的人对社会的吵吵闹闹根本视而不见,仿佛是从古代穿越而来,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一件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到了一个领域的极致和顶颠。这种内心的愉悦和快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事实上,成功只属于少数那些特别专注的人。就像匠人,虽然他们从事的领域不那么受人关注和热捧。历史上的匠人就是一个社会的阶层,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各自从事和专注着自己的领域,传承有序,精益求精。在今天,如果跳槽已经成了人生事业发展的必经程序,如果转行作为人生事业的多样化选择,那么可以断言,当世的匠人将消失殆尽。这样的成功或许能成为一时,但绝对不是长久的成功或是真正的成功。

  这个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日新月异,虽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广阔天地和不竭动力,但也使很多匠人特别是民间传统工匠、手艺人、非遗传人的生存面临尴尬的境地。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不得不让他们进行痛苦的抉择。坚守意味着孤独、边缘化,甚至食不果腹。放弃意味着背叛、消失,也意味着重起炉灶,白手起家。这种状况有点像宋元之际和明清之际的赵孟頫或和王铎,选择做前朝遗民还是做新朝重臣。虽然他们都选择了后者,但其一生内心无比彷徨苦闷,一方面背负叛臣降将的骂名,一方面又受到新朝的猜疑。虽然两人在艺术事业上辉辉煌煌,但其隐秘的人格分裂不言而喻。这种境遇,此种心情,恐怕与当时代的匠人暗合吧。

  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坚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是太过热爱,或许乃是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宁愿选择逃避现实,顶着生存的压力,受着旁人的讥讽,在残垣枯灯中守着自己内心的一丝温暖。正是这些坚持使很多民间工艺、非遗得以保留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抱残守缺也并不全是不思进取的代名词,顺势而为也并不见得全是褒义,因循守旧或许比开拓创新更有时代和社会价值。安静、专注、坚守的匠人精神更值得人们称颂和推广。

  好在我们多少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全社会正在做着一些类似保护和传承之类的工作,使我们有时间回过头来,转过身来,静下心来,去关注这些东西,回味历史文明的沧桑和印记,安妥人生的初心,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地看到社会的希望和曙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生活
   第06版:悦读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一生一事的欢喜与坚守
退休
摄影作品《锦鲤》
故乡的眷恋
喵星人
篆刻作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崇明报绿岛08一生一事的欢喜与坚守 2016-12-21 2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