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骗9万,老人为何不愿报案
  □记者 石思嫣

  本报讯 前几天,薛耀熙终于拿到失而复得的9万元钱款,并激动地向竖新警方连声道谢,可就在春节前夕,薛耀熙还心存侥幸,不愿相信自己被骗。

  家住竖新镇明强村新生8队的薛耀熙,今年70岁。由于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疾病,平日里,他照料老伴,偶尔看看养生治病的节目。

  今年1月初,薛老伯从某卫视看到一则电视广告,“专家”在广告中大力推荐疗效较好的保健药物,声称分别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专家”将这种保健药物的疗效说得神乎其神,并拿出了一系列科学数据,承诺“如果没有效果,一分钱不收。”薛老伯一下动了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随即拨通400开头的购买电话,买了一些“药品”。

  不久后,薛老伯再次接到了该电视购物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声称,薛老伯符合享受“全国20位家庭经济困难财政补助计划”的条件,并许诺薛老伯若先垫付8000元的所谓“税金”,就可领到8万元的第一批补助基金。听到此,薛老伯虽有些犹豫,但看到是客服打来的回访电话,并声报了自己的名字和工号,便打消了心中疑虑。很快,快递公司就把一箱保健品寄到薛老伯家中,并由快递公司代收了其8000元现金。但之后,“8万元资助基金”却迟迟没有回应,薛老伯有些着急,拨通了“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再次向薛老伯解释,先前的资助计划有变,现在,还有一项更高额补助计划又将开展,若再交付12000元,即可获得16万元,要不然先前的8000元,也将不能归还。薛老伯心想:如果这次不继续交钱,先前的钱可能会“打水漂”。抱着一丝侥幸,薛老伯又一次把12000元交付给快递公司。就这样,连番多次后,薛老伯被“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所蛊惑,不仅用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前前后后总共支付92820元。1月底,小舅子听闻了这件事,觉得姐夫恐怕遭遇了电信诈骗,劝他报警,但薛老伯仍固执己见,一心想着“工作人员”兑现承诺,就能拿到一大笔钱。

  然而,春节前夕,薛老伯多次拨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何时补助到位,对方先是信誓旦旦,到后来含糊不清。看着家里的保健品越堆越多,薛老伯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报警。

  报警后,竖新警方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并立即展开侦查,查处了这家快递公司,并冻结了对方公司帐号。不到十天,警方成功破案,诈骗人员也把9万多元钱款如数归还。办案民警介绍,这是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利用新媒体介入的方式,来骗取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群体。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千万要提高警惕,对于电视上的广告要有理性的判断和分析,一定要先跟子女或者邻里、亲戚咨询,切不可盲目转账、付款,更不要贪图小便宜,遇事要冷静,以防上当受骗。

  记者手记:其实这种骗局已经存在多年,毫无新意,但为什么仍然屡试不爽?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老人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下降,难以识别日益花样翻新的骗术,有的人迷信、贪利;二是家庭对老人关爱不够,特别是子女对老人缺少关心。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很容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蛊惑。看到老人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钱被骗子几个电话轻易骗走,让人感觉既愤怒又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也呼吁读者多与老人沟通,多看望,告诉他们防范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学生文萃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我愿意守护你,一生一世”
明珠湖猪肉实现全程可追溯
堡镇开展《准则》、《条例》宣传巡展
崇明巴士港新线 更名并延伸走向
被骗9万,老人为何不愿报案
赏好水仙可栽种 土里保养待开花
本周多云为主 气温跌宕起伏
崇明报综合03被骗9万,老人为何不愿报案 2016-03-02 2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