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天冷了,睡觉前看看电热毯有没有关掉,注意用电安全啊。”“小刘,楼道里别堆垃圾,文明创城人人参与哦”……每当夜幕降临,在金鳌山社区,都会看到志愿者在社区里穿梭的身影,他们操着不算流利的崇明话,给街坊邻居“敲警钟”,这些志愿者都是社区里的“新崇明人”。
“第二故乡,很亲切”
金鳌山社区的居民有不少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崇明人”,刚搬来时对社区的归属感并不强。为了让居民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居委会经常举行座谈会,开展各种活动,邀请社区里的“新崇明人”交流谈心,并且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金鳌山居委还在实验幼儿园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阳光满屋”亲子俱乐部。每个周末,俱乐部都会为社区的孩子和父母提供各类亲子活动。
巫明川是金鳌山公寓的一名普通居民,来自江西,曾于温州大学任教,因为倾心崇明的宜居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氛围,于2012年举家搬迁到崇明,选择在金鳌山社区安家落户。巫先生坦言,妻子刚来崇明时就业遭遇困难,人生地不熟又无人可寻求帮助,多亏居委干部伸出援手,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我们全家人都很感动,觉得崇明人特别热情,‘第二故乡’很亲切。”
像巫明川这样获得帮助的“新崇明人”,在社区里还有不少。为了让“新崇明人”加深对崇明的了解,居委还将《崇明报》分发给社区内的部分新崇明人家庭。
“当志愿者,是我的报答方式”
社区对巫明川等“新崇明人”的关怀,燃起了他们回报社区的干劲。
巫明川积极响应居委会号召,为社区建设谏言献策,加入社区自建微信群——“新上海人”驿站。微信群成立后,由于群内人数较多,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没有“领头人”。于是,巫明川主动揽下微信群的管理工作,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免费提供科技馆门票,号召“新崇明人”们主动参加各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9号楼403室小吴家的宝宝没人照看,谁能帮忙接到亲子俱乐部?”
“我有时间,5分钟就到。”
“新上海人”驿站微信群建立以后,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其中。“大家把收集到的信息,遇到的困难等在微信群中发布,谁有时间谁就去帮忙,这样不但便于协调交流,还能更快捷地服务社区。”巫明川介绍说。
对于当社区志愿者这回事,巫明川表示,正是因为社区为居民主动提供帮助,让“新崇明人”感受到了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暖,感觉自己融入了社区大家庭,因而也愿意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志愿者,是我的报答方式。”
“为家人做事,应该的”
在金鳌山公寓,还有一位身兼社区消防员的“新崇明人”,人称“贺警官”,经常在社区向居民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贺警官本名贺潇,2002年来到崇明,目前就职于崇明消防队。入住社区后,凭着掌握的消防知识,贺警官主动利用空余时间检查社区消防器材和安全隐患,一有发现及时提醒居委会和居民进行整改,保障了社区的消防安全。
贺警官还主动带领消防官兵为儿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演习,并且计划寒暑假期间带领社区的孩子们参观消防队,了解防火灭火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
“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社区是一个大家庭,社区的居民都像我的家人,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贺警官的话道出了许多“新崇明人”的心声。
做好社区工作,不仅需要居委干部的“作为”,也需要居民的积极配合。金鳌山社区居委会为“新崇明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居住港湾,提高了居民互帮互助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了居民对社区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