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木初成荫。崇明生态岛建设走过十年,已到了由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关键阶段。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崇明要坚持以“生态+”为引领,就是要求全县上下在推动生态岛建设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优势转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惠民。
坚持以“生态+”为引领推动生态岛建设、实现生态惠民,首先要坚持
生态发展的龙头地位不动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大花园”,十多年来,崇明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之以恒地提升城乡居民生态文明素养,为保护“绿水青山”、发展生产力打下了
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打下了“幸福底色”。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只有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加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久久为功培育生态自觉,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为生态岛建设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下转3版) (上接1版)坚持以“生态+”为引领推动生态岛建设、实现生态惠民,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崇明在发展中已经注入“生态+”理念,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等新兴绿色产业,经济转型顺利进入“快车道”,市民的生活理念也从过去的“追求高档消费”转变成如今的“追求低碳健康生活”。这说明,只有把“生态+”融入发展的各领域,把创新驱动融入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各方面,生态优势才能最终转化为产业的高竞争力、产品的高附加值和生活的高品质体验。当前,对接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深入地推进生态岛建设,更需要我们运用“生态+”理念,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管理服务的全面提升和改革任务的加快落实,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发展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和积极贡献,推动生态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以“生态+”为引领推动生态岛建设、实现生态惠民,关键在于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实现生态强岛、生态富民是崇明人民共同的愿景。多年来,崇明人民用勤劳智慧,不断赋予这座“绿岛”以新的生机。人民兴则事业兴。崇明近期涌现的“汇创崇明”、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沪郊首个“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等特色项目表明,以“生态+”为引领的生态建设、生态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红利正不断实现与民共享。要实现我们共同的“现代化生态岛之梦”,依然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政策制定、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感受、群众的需求,扎扎实实地把该管的事管好,把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将“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崇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