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崇明县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精神推动崇明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请问本县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黄海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就贯彻中央决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任务。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崇明就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及时出台《实施意见》,是时代的要求。
经过多年努力,崇明生态岛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逐渐由基础建设阶段向内涵拓展阶段过渡,文化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此,要建成现代化生态岛,就迫切需要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这是出台《实施意见》的现实需求。
另外,文化本身的功能也决定出台《实施意见》的必要性。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决定一个地区的品位和品质。《实施意见》确定大力弘扬“传承垦拓精神、崇尚生态文明、追求创新卓越”的崇明精神,和“到2020年,崇明建成生态文化岛”这一目标,都体现了文化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问:经过多年努力,本县公共文化建设取得哪些成效?未来发展愿景是什么?
黄海盛:文化是民生。近几年,本县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特色文化形成一定基础,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事业发展可谓风生水起。要说未来发展愿景,主要有软硬件两方面——
硬件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县级层面,在运作好新三馆的基础上,将筹建广电中心、档案馆等,完善本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乡镇层面,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功能的同时,要不断向基层延伸文化惠民工程,如实现农家书屋、报刊阅览点全覆盖等。此外,大型商厦、医院、办公楼、绿地广场等也将见缝插针地开辟文化活动场所,实现“文化化人”功能。
软件方面是丰富本县文化活动内容。利用市、县、乡镇三级资源配送平台,为群众送上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加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运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鼓励群众自娱自乐、自编自演,搭建区域交流平台,提升文艺团队表演水平;提倡机关、企业、行业、校园、农村、家庭文化等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形成全社会文化繁荣局面;加强文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崇明特色生态文化品牌,从而体现文化软实力作用,提升崇明整体形象。
记者:《实施意见》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如何正确定位,谋求新发展?
吴蕾:崇明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大局,大力倡导“崇明—崇尚生态文明”新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助推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具体来说,需要抓好三项任务:一要凝聚思想动力,提升广大崇明人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认同感、责任感,夯实全县人民思想基础。二要培养文明行为,通过广泛开展“崇明文明公约”讨论实践等活动,加强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建设,培养大家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三要引领精神追求,倡导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公民道德实践;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加强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记者:你刚刚提到的本县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目标非常鼓舞人心,相信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接下来,能不能请你谈一谈,为实现这一愿景,具体采取哪些举措呢?
吴蕾:按照县文明委的工作要求,今年我们主要依托三类载体推动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推进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做实“点”,夯实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层基础。按照2011版创建标准,积极推进文明单位、生态文明村、文明小区、五星级文明户等文明系列创建、考评工作,继续实施乡镇、行业文明指数测评,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二是开展“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做亮“线”,展示崇明生态文明。随着沪崇苏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崇明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枢纽中展示上海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将协同有关部门重点推进崇启通道、陈海公路等全县主要道路沿线整治管理,让崇明的第一窗口更亮丽。三是巩固市文明镇创建,做深“面”,提升文明镇创建质量。结合新一轮文明镇创建规划,努力将文明镇创建的各项指标逐步转化为乡镇各部门、基层单位和县职能部门各条线的常态工作,长远规划、整体推进,真正形成文明镇创建的常态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