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聚焦“三农”问题,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农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要实现增收致富,最缺的就是新技术。”2月2日,记者在绿华镇华西村采访时,村支书郁顾昌拉上记者,一起阅读探讨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春节长假刚过,郁顾昌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节后首日,按照“惯例”,村里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郁顾昌和村干部、村民一同参与;2012年“新农合”政策有了新变化,不少村民前来咨询,郁顾昌一一接待解答……
“当村干部,没有休息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应该有村干部的影子。”郁顾昌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是身体力行。这几年,多次来到华西村采访,眼见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到实处,聆听一句句百姓发自肺腑的赞扬,让记者对眼前这位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为村民办事上的村支书暗生敬意。
“认真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很有必要,好的地方继续保持,更重要的是查找不足,加以改进。”郁顾昌在与村委班子成员开会讨论新一年重点工作时如是说。
在郁顾昌的新年工作计划中,三项工作被摆在首要位置。
重点工作一:让桔子卖出好价钱
2011年10月下旬,桔子销售火热,价格一路走高,批发价一度超过1元/斤,这让华西村的桔农们欣喜不已。然而,到了11月10日左右,因市场价格波动,桔子价格跳水至0.6元/斤,至12月底销售末期,甚至跌到0.1元/斤。“如此大的价格波动,我卖桔子20多年也是头一遭。”作为一个老桔农,郁顾昌深切体会到大家当时心中的“急”和“愁”。(下转4版) (上接1版)
在村干部一次次外出寻找销路的努力下,最终大多数桔子都顺利销出,然而,这件事让郁顾昌有了更多的思考:桔子没卖出好价钱,固然有市场因素,然而自身原因也不少。有人故意囤货以致错失最佳销售时机,有人则因种植技术不合理导致桔子品质不佳,无人问津。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吃了“哑巴亏”,村里曾经去重庆专门接受柑桔种植培训的老桔农曹岳祥喜获丰收。老曹家的桔树整枝、施肥合理,结出的果实个头匀称,卖相好,且销售及时,25亩桔树地收获24万元。
今年,村里准备在引导桔农适时适价销售的同时,在种植技术本身上下功夫,邀请曹岳强等种桔能手为桔农们上几堂课,来一次全面种植技术教学。
重点工作二:做好农业结构调整
桔子是华西村,也是绿华镇的特色,要继续种下去,但却不能把特色产业变成“唯一”产业。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郁顾昌和村干部们可没少花心思:有承包大户看中村里土地条件好,想来试种火龙果,村里立刻张罗着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台风季节,清澄果蔬专业合作社里人手不够,眼看梨树上的果实要被吹落,村干部们全体出动,抢摘抢收……
“一斤梨可以卖到10多元,一只鸡少说也有100元,这样高的收益倘若村民都能享受到,是一件多好的事啊!”不过,要做成这件事却并不容易。郁顾昌深知,只有实实在在地有了成绩,才能吸引村民投入进来,因此努力引进种植大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春节前夕,村里一个约150亩的绿叶菜基地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播下菜种;去年种下的火龙果树经受住了一波波低温的考验,今年将迎来结果时刻……
“今年将是村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行的关键一年,村民致富,我们还需努力!”郁顾昌说。
重点工作三:维护村子和谐稳定
“村干部不是官,而是村民的引导员和服务员。”郁顾昌告诉记者,去年,通过开展“大走访”活动,村干部们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这种主动上门解民忧的做法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
不过,郁顾昌心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去年,华西村有6、7个村民上当受骗,将农村合作医疗卡外借,骗子利用医疗卡实施报销补贴诈骗。虽然最终被识破,但村民们因此也失去了享受“新农合”的权利,后悔莫及。“倘若我们工作再细致一点,也许就能早些发现问题,也不至于让村民的利益蒙受损失。”郁顾昌感慨道。
“合作医疗卡千万不能借给他人使用。”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今年初,在宣传“新农合”新政策时,村干部们都会再三叮嘱村民。
今年,在继续进行“大走访”活动的基础上,郁顾昌计划筹备组建村稳定工作小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老娘舅”团,着重查找化解民事纠纷。同时,村干部加强以生产技术、法律知识为主的自身学习,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做好三峡移民宅基地边河道保坍工程;加强田间基础设施维护,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运作;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学习;做好村务党务公开工作……满满一箩筐的计划已经形成。
“希望来年这时候,村民们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郁顾昌许下了龙年的第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