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产”融合 转型发展强实力
海洋装备产业是发展“引擎”
崇明三岛满眼绿色生机勃勃
绿色蔬菜走上市民餐桌
体验生态游轻松惬意
夜幕下的城桥新城流光溢彩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创新思路。县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县委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岛、如何建设生态岛”这一重要课题,提出了“三岛联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民生三管齐下”发展战略,抓创新驱动,抓转型发展,抓三岛联动,抓三个“更加注重”,新思路、新探索、新步伐,如同跨越雄关,如同大江入海,崇明生态岛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服务业“厚积薄发”

  今年10月10日,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揭牌,正式落户陈家镇。当天,上海览海华山医疗中心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陈家镇·东滩地区。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发展有何带动?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十二五”期间,总投资10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达40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税收32亿元。而上海览海华山医疗中心将按照华山模式管理,配备一流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施,引入国际化医疗合作,建设成为国内最高标准的医疗机构。 

  重大项目纷纷在崇明“落地生根”,印证着本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厚积薄发”。过去的五年,按照县委的总体布局,本县明确“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端发展的目标,在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中发展壮大自己。 

  目前,崇明旅游业发展已初显魅力。全县星级酒店床位数近3000张,3A级以上旅游景点6家,并已基本建成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几年间,崇明已发展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市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009年底,崇明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首个“长寿之岛”。当前,本县正依靠生态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放大“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积极发展长寿产业,部分养老产业项目已在崇落地。

  工业经济“绿意盎然”

  岁末年关,崇明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嘉仕久公司捷报频传:1.1万平方米大型新厂房正式落成启用,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配套转向节顺利投产,10多台新引进的数控机床正开足马力生产。截至目前,这家年产值达3亿多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在国内商用车转向节生产领域占据“领头羊”地位。 

  其实,工业经济健康红火并非崇明工业园区一家。过去的五年,县委站在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崇明生态岛建设实际,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总要求,依托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区、沿江产业带和若干新市镇配套产业区块,遵照科技化、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原则,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腾笼换鸟”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期间,本县还发布《崇明工业产业导向和布局指南》,强调进入岛内的投资项目必须过产业导向、能耗、环境影响评价“三关”,全县工业发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寻常路,正变得越来“绿”,越来越“轻”。 

  据了解,2007年至今,本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同时把好项目准入关,已成功关、停、并、转171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正如县领导所说:崇明建设生态岛是一场“持久战”,也有一个“阵痛期”。放弃一些能够快速增加GDP的工业项目,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崇明经济的发展速度,但生态岛建设必须关注长远,其后发优势将随之显现。

  服务好市民“菜篮子”

  位于港西镇的上海家扶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将蔬菜种在花盆里,用精心调制并完全消毒的基质来代替土壤,并在其中混合适量的生物有机肥,种植时,无需再施肥,只需定期浇水就可以。盆栽蔬菜减少了地区和季节的限制,生长快、虫害少。消费者购买后,打理几天至几十天时间,就可以吃上放心蔬菜。 

  其实,类似家扶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成长,只是本县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崇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狠抓各项扶农、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本县已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0多家。与此同时,“农超对接”营销体系逐步健全,今年有望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 

  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后,崇明交通更为便捷,作为上海农业的“主战场”,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好菜园子,服务好菜篮子,为丰富市民菜篮子作贡献”的要求。随着今年4月《崇明县关于扶持绿叶菜及特色蔬菜规模化生产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崇明绿叶菜种植面积“见长”,目前已达3.4万亩,相比去年增长了1万多亩,崇明服务菜篮子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目前,上海市民餐桌上的蔬菜有十分之一来自崇明,花菜、芦笋等许多品种的蔬菜还走向了全国市场。“十二五”期间,崇明还将筹建数个千亩以上规模化绿叶菜生产基地。

  崇明旅游“生态休闲”

  如今,到崇明旅游,体验“生态休闲”,正成为一种时尚。在今年崇明森林旅游节期间,一个半月接待岛内外游客68.8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7000多万元。“如此成绩,放在前几年,是万万达不到的!”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感慨。今年,崇明预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数据显示,旅游业已成为本县第三产业发展龙头,到崇明感受生态魅力对各地游客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其源动力则是县委近年来审时度势,紧抓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作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产业基础。 

  作为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崇明岛独特地质优势的旅游景区(点)魅力初显。崇明本岛基本形成东部东滩湿地区域、中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区域、西部明珠湖区域三大旅游版块联动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长兴岛初步奠定工业科普旅游发展基础,横沙岛初步具备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条件。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为本县旅游发展带来机遇,县委、县政府及时部署,旅游行业实施了“扩容增量提质”计划,“大手笔”投入3.8亿元,集中建设了凯农农产品展销中心、明珠湖公园北大门等22个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并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竣工启用。目前,崇明旅游日接待能力已从前两年的2—3万人次提升到8—10万人次。

  重点地区开发“齐头并进”

  近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总目标,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本县三大重点地区陈家镇、城桥新城、长兴镇建设,已逐步由基础性形态建设向功能性开发转变。 

  陈家镇作为上海市九镇试点之一、上海10个发展改革试点之一,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环境建设亮点频出。目前,总投资为4.4亿元的东滩大道一期、揽海路、次一路、次二路、次三路、行政办公楼等项目已投入使用,上外贤达学院崇明校区一期也已建成,全镇道路、河道、公园等地的绿化景观建设目前已超过66万平方米。 

  城桥新城被确定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11个新城之一,近年来建设步伐持续稳健。目前,总投资为6.4亿元的新城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新城公园、运粮河景观项目等工程已建成使用。与此同时,新城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初,新城14号商业地块百联崇明购物中心奠基。而由绿地集团开发的生态商务区也正加紧建设。如今,一座结合了“水”与“绿”的生态田园城市正展露新姿。 

  长兴岛定位为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生态水源岛和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岛。目前,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快速推进基础设施与功能性项目建设,长兴公共货运码头已竣工运营,约210亩的滩涂围垦工作正抓紧进行,沪东阀门厂、长欣中船线缆有限公司、沪东船牌助剂厂等企业已经投产。与此同时,凤凰新市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江南大道、长兴市民公园等基础项目均已建成使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2版:风采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三产”融合 转型发展强实力
崇明报专版14“三产”融合 转型发展强实力 2011-12-21 2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