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 生态建设有力推进
生态,是崇明发展之本。“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促进发展”这一理念,早已融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具体实践——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之后,县委制定的《三年行动纲要》中再次明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国家生态县创建。
数年来,崇明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据统计,2002年以来,本县先后建设了主干道陈海公路绿化工程、南门至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景观通道绿化工程、西部明珠湖千亩水源涵养林以及港西的万亩苗木基地等工程,建成320亩防护林和4万亩生态公益林。自2005年起,本县全面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按照《崇明岛域供水与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已建成城桥、堡镇、新河、长兴四大污水处理厂,11个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超过5.9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8%。
不仅如此,为保持崇明的“生态”本色,自《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以来,崇明已拒绝了近百个不符合生态岛定位的投资项目。与此同时,崇明还关、停、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企业,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严防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道。
全市各区县中,“天最蓝”的数崇明,空气质量指数居首位;崇明岛上Ⅱ类水质占了近50%,90%的骨干河道水质达Ⅲ类水标准;崇明森林覆盖率20.51%,全市各区县首屈一指,并已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在此基础上,崇明还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高效生态农业、以海洋装备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以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等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
今年10月24日至25日,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组来到崇明,对本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进行技术评估。经反馈,崇明创建国家生态县5项基本条件与22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相关标准,顺利通过技术评估,崇明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亮点二 绿岛崇明越建越美
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城桥新城公园散步休闲,对周围绿化环境啧啧称赞。不止在新城,崇明处处像美丽花园的评价,已成为一种共识。记者从县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本县紧扣崇明生态岛定位,经过精心设计建设,崇明城区面貌、农村环境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尤其是城镇小绿地建设,更是多姿多彩、富有特色。2011年全县新增绿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
近年来,本县在建造城镇小绿地过程中,不仅注重大面积“泼绿”,更注重培育其文化内涵,在坚持高质量施工的同时,精心设计,以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广大市民近悦远来。今年“十一”期间,一个取名为“大红灯笼”的立体花境工程“闪亮登场”,路过的市民都被主体花景所营造出的节日气氛所感染,赞不绝口。
今年3月至6月,正值树木补植的最佳时节,县园林署及时做好行道树及各种乔灌木补植工作,先后在北门路、育麟桥路、宝岛世纪园广场等地补植瓜子黄杨、桃叶珊瑚等2万余株,在鼓浪屿路、高岛路、一江山路等补植行道树150株,同时新铺设树穴盖板150只,更换草花3万余盆。
亮点三 品牌赛事添彩崇明
每年春天,崇明与自行车赛的约会,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九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却让崇明这块绿意盎然的土地借助滚滚车轮走向世界。从2003年起,“瀛通杯”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开赛,如今,环岛自行车赛已实现从国内赛到国际赛,再到洲际、世界顶级赛事的跨越式发展。
“绿色运动、低碳生活”的理念聚焦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激发越来越多参与的热情——2011年,世界排名前10的车队中,有6支队伍来到崇明参赛,赛事吸引了30多家中央、市级以及境外媒体的关注。今年车赛开赛当天,一场以群众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零度嘉年华”同步登场,一边是世界顶尖选手你追我赶,赛事精彩,令人叫好;一边是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人声鼎沸,赛事叫座。
举办自行车赛,实现了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新突破,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在赛事的激励下,从2007年开始本县每年举办由各乡镇组队参赛的农民自行车赛,2009年应运而生的领导干部自行车赛更是把全民参与自行车运动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赛事还带动了与之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一个遍布全县主要旅游景区的自行车驿站——“一米单车”俱乐部,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白领、学生和外籍人士的欢迎。与此同时,生态垂钓、草地轮滑、攀岩运动等户外体育运动也得到逐步推广。
亮点四 横沙打造最美乡村
天蓝、水碧、草绿、花艳、空气清新,是初到横沙乡的第一感受。岛上水质常年达到二类水标准,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单位负氧离子含量是中心城区的100倍。2008年以来,横沙乡在全市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四次获得第一名。在今年由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乡村”推荐宣传活动中,横沙乡作为全市唯一以生态为特色的独立岛屿建制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优美的生态环境,被推荐为“我最喜爱的乡村”。
在全市100多个乡镇中,横沙乡的地理位置最特别、交通方式最独特、发展条件最艰苦、发展定位最特定。如何在这样一个地区,探索一条以生态保护为主基调的发展之路,横沙乡党委、政府可谓煞费苦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通过精心规划,全民参与,积极实施道路、绿化、改厕、河道整治、美化家园“五大”工程,扎实推进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田园绿化、家园美化的“四化”建设。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横沙乡近年来新建乡村道路300多公里,硬化道路通到每一户农民的家门口,农民雨天出门不用穿雨鞋。通过推进“绿化工程”,岛上4万亩耕地60%被绿树覆盖,加上道路、河道绿化,全乡绿化覆盖率达70%,居上海郊区各乡镇之首。
亮点五 长寿之乡生活宜居
去年12月,“中国长寿之乡”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崇明举行,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崇明“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崇明成为全国第十五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唯一一个“长寿之岛”。
近年来,崇明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改善为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夯实基础。崇明落实长寿政策走在全市前列,百岁老人逐年递增。
目前,全县养老床位总数达6380张,占全县老年人口比例的3.5%左右。为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县民政局还制定了《崇明县养老机构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对政府办养老机构,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开展达标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崇明“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培育发展中高端养老产业,发挥“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在若干地区布局试点,规划建设中高端养老产业聚集区,同步发展老年医疗护理、老年咨询保健和老年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利用“长寿”品牌,打造一个产业,已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计划。崇明将培育发展“健康养老”、“长寿旅游”、“生态长寿食品”等长寿产业。这些产业与生态岛的定位吻合,可以带来“绿色GDP”,促进崇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亮点六 文明创建不断拓展
前不久,由县文明办和县志愿者协会建设和管理的公益性网站——崇明志愿者家园网正式开通,成为交流和展示崇明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据悉,目前全县志愿者注册总人数已达8.7万人,文明巡视队伍中有他们的身影,助残活动中他们忙前忙后,交通路口他们挥舞着小旗……志愿者们用最甜美的微笑为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本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民文明素质和三岛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结合世博文明建设,本县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创建,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村、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组织实施乡镇和交通路口文明指数测评,全县上下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和成效不断增强,地区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同时,为推动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本县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崇明县志愿者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全县志愿者协会、乡镇委局志愿者总队、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三级工作网络体系,注册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总人数已近9万人,超过全县常住人口的10%。而为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县陆续开展了“走进中华经典”、“世博风尚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县343个村居创新设立“未成年人假日学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着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全县完善形成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