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振环
最近看到一位叫周国平的学者写一篇文章,关于职业,说:你做一项工作,只为了谋生,你并不喜欢,那这项工作就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因你喜欢,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喜欢与不喜欢,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周国平先生独到之处在于把喜欢与利益分开而谈,不能因为利益好就喜欢。这种喜欢是什么呢?
我想起来康德一部作品中有这样的话:自由,不是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康德是个悲观的哲学家,他始终假设人的生命无时不在枷锁中。这种枷锁是什么?是人的生物性——不可不遵守各种自然规律和人的社会性,在人类社会中,一个人生来便不可不受到各种来自法律、道德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这些限制注定了人不可为所欲为。这是前提,而当人们掌握了自然、社会的规律,发现了真理,他便能去改变世界,去冲破各种限制,这才获得了人的自由。但不自由是前提,就算是可以获得自由的人,生存在自然规则和法律天平的枷锁中依然是人类的宿命,自由只存在于人不断认识到真理,摆脱桎梏的过程中。
自由与不自由,在康德看来,就是这样一种认识,当你意识自由了,当你心中存在真理,并且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你就能找到真正的视野,冲破枷锁,甚或在一个理想的环境和世界中。得到自由。如果一个人的取舍仅仅为了享乐,那他依然是生存在桎梏中的奴隶。
康德的自由理念是多么深刻!南美洲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最受人瞩目的自由战士——切·格瓦拉,他不正是这样一位追求自由的人吗?他的一生足迹,不是奔向名誉地位、不是奔向财富声望,相反,他为追寻自由,放弃了那令人垂涎的种种利益。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战斗,让自己成为了一盏自由的明灯。
切·格瓦拉的自由是什么?是他的信念和理想。也许一个人无法成为像切·格瓦拉那样的英雄。但是懂得了真理,拥有坚定理想的人,必能如保尔·柯察金般——他回首往事不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与伟大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能家喻户晓,正是因为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共鸣。整整几代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兴衰,与共产主义理想紧密相连,在多少人的心中,事务虽有大小,却无性质之分。这是一种真正的、纯粹的事业观。读到共和国的建国史,我能深深体会到毛泽东逝世时,全国民众那种内心的真正悲恸。因为他们的事业,他们内心的解放,他们的自由,是这位伟人带来的,也是这位伟人一直无比支持的。
这便是自由的内涵。
有时候,当我听到有的同志抱怨工作的苦,我想告诉他,当你喜欢,工作就是你的事业。当你喜欢,你才自由了。事业的苦,失去了,一定会深深地懊悔的。因为喜欢不喜欢,与利益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