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季振华组诗《百花迎盛会》
~~~
~~~
~~~
~~~
~~~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彼秾矣
——读季振华组诗《百花迎盛会》
  □ 阎诚骏

  读完季振华的组诗《百花迎盛会》,不由地想起《诗经》中的一句歌咏:“何彼秾矣,唐棣之花”。这是我读《百花迎盛会》的强烈感受——怎么这样美啊,棠棣树上的花;怎么这样美啊,《百花迎盛会》!

  “秾”,指花木茂盛浓密之貌;也指花朵的美丽。我说“秾”,是因为色彩亮丽的美感冲击着视觉,摇曳在脑际。

  花朵,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形象。人人都爱花,喜欢观赏花。问题是为什么同样是花,一般人看过也就看过了,诗人看了,则看出其中有诗料,于是就把这种形象通过诗歌再现。这是诗人从花中看到了真境,发现了自然的奥秘。

  前人曾用达摩西来创禅宗的妙悟来比喻诗歌的创造,说诗道的关键也在“妙悟”。

  钱钟书先生说,学诗在功夫之外,另拈出诗成后的境界,妙悟而后,尚有神韵。

  季振华的《百花迎盛会》也是由妙悟而得。

  季振华咏百花,不着眼于形状的描写;也不粘滞于色彩的刻画。其“妙悟”在于花的精神,花的神韵。他咏白玉兰:“你的素淡,有独树一帜的丰盈……绽放,每一朵都朝向蓝天,带着奋发向上的信仰。”“素淡”“朝向蓝天”是白玉兰的特征,“信仰”则一下子就把白玉兰写成了呼之欲出的生命,写出了它的精神!

  又如,季振华咏旋复花,这是一种俗称“蟛蜞头花”的草花,极普通,极卑微。可是,诗人却充满激情地唱道:“看见你,就看见了光屁股的发小/就像回到童年的田野上/……你金色的花朵于我不可替代/如同我心里永远的故乡/只要你还在田野上开放/我的乡愁就不会流浪。”

  这首诗虽然短小,涵概的内容却非常广大。童年、乡愁、生存的意志,回忆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丰富的诗歌意象,使诗歌的语境开阔而感人。

  “光屁股的发小”,是对无知、无告、无猜的童年的暗喻。既再现了人生最初的本真,又暗示了“蟛蜞头花”的原始和渺小。但造物又是公平的。渺小的、不起眼的花儿与参天大树,与人类在宇宙中并存,尊严地运行着自己的生命历程。诗人选择“蟛蜞头花”作为移情于故乡的物象,以小寓大,贴切而情真。“只要你还在田野上开放,我的乡愁就不会流浪”。这是诗人在怀恋童年中产生的体验,也是在喧闹的时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与《旋复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之为“忘忧草”。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人因而以“萱”为母亲的代称。在诗人心中,萱草“有至高的神圣”。母亲早已离世,诗人亦已年迈,可是,“怎能忘得了那永世忧伤”。这是埋藏于诗人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情感,是长远萦怀的诗歌旋律。

  这首短诗,没有亢奋的表面化感情,可是,无论是情调还是意味,是那样的饱满、深沉,达到了让人可以感受,甚至可以触摸的境界。

  季振华写花,赋以人格化、个性化。这本来是文学家常用的手法。季振华摒弃了以摄像机镜头照录花朵的方式,无论是菊花或是兰花;无论是薰衣草或是康乃馨,诗人写出了他的灵魂对物象最独特的体验和感兴;写出了他对物象逐渐深入理解后的认识,并由此“移情”而到达象征的高度。这是以主体心灵的渗透和想象力的激活,对客观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价值确认。

  《百花迎盛会》的精湛,就技艺而言,诗人还运用了曲喻的修辞手法。

  例如诗人写荷花的“生命内涵”,连续用“圣洁”“清廉”“和谐”“挚爱”等美词来寄寓深意。荷花因其不蔓不枝的挺拔形象,纯而不杂的色彩,自古以来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誉。诗人抓住荷花这个物象的基本特征,借物喻人。形象而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内心与物象的契合,不但给人以诗情文采斐然之感,更牵动了读者之心。

  又如,诗人写《菊花》说:“把温暖的阳春让给群芳/把繁华的盛夏让给众香/你只把萧瑟的秋天留给自己/为渐次离去的百花殿后”。写《水仙花》说:“你头戴玉琢的冠冕/身穿碧绿的裙装/站在一泓清水之上/风韵独秀,姿彩天成”。

  两物相比,只要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季振华的曲喻,也可称之为暗喻,比直接比喻曲折。他写菊花,是根据其生长特点引申出人的品质;写水仙花,则根据其外形发挥自己的想象。这种个性化的比喻,既是诗人对物象的描述,更是诗人从物象的某种特征出发而作出的生命体认。

  多年以前,我读过美国学者迈克尔·波伦写的《植物的欲望》这本书。这是一部以文学笔法讲述的植物文化史,我惊叹于作者有关花朵的讲述。作者说,2亿年前,世界上没有花,那是一个沉睡的世界。直到地质年代的白垩纪晚期,人类还没有诞生,但是,花出现了。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上传播,从而改变了这个世界。作者还说“是花产生了我们这些它们的最大钦佩者”,花给了我们“各种感觉的愉悦,有它们的果实和种子作为食物,有新的隐喻的丰富储藏。但是,对于一种鲜花,我们甚至还凝视得更为深入,发现了更多的东西:一种考验美的坩埚,如果不是对艺术的话,这或许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瞥”。

  这让我意识到,是花朵向这个世界展示了美的观念。如果不首先理解花朵,就不可能理解美;如果没有花朵,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就不会如此灿烂。生活就不会如此多趣而让人留恋。

  季振华咏百花,除了它本身的美感,又折射出世界的多样性。多样性产生了美学,产生了诗意。德国伟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诗意让敞亮发生,并且以这种方式使存在物发光和鸣响……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诗人的言说”(《诗·语言·思》)

  是的,百花迎盛会,何彼秾矣!让我们屏声静气地倾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故事
   第05版:话题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生活
   第08版:绿岛
何彼秾矣
购物频道的噪音
自在
难忘战地猫耳洞
王安石词登临送目
院落
崇明报绿岛08何彼秾矣 2020-07-29 2 2020年07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