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朋友大家好,防疫工作要记牢…… ”“……温馨提示要知晓,养老金可延期拿,放在里面不会少……”连日来,由港沿镇文广站工作人员主导创作的防疫知识顺口溜、说唱等,传遍辖区内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处田头地头。节奏轻快、“土味”十足的作品不仅唱响了疫情防护重安全的主旋律,也流淌进每一个港沿群众的心里。
集思广益
创作防疫科普文艺作品
疫情发生后,港沿镇文广站开始向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比如在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横幅、张贴防控通告等,但收效甚微,村居民的防控意识不是很强。因此,工作人员在集思广益下,决定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将防疫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说干就干。港沿镇文广站站长范丹作为主创人员,负责剧本创作。录制编排则由3位文广站工作人员和镇上的文艺爱好者们完成。由于不是专业人士,范丹坦言,刚开始创作时“脑袋空空”,不知从何下手。有时为了改一两个字,反复推敲,耗费大半天时间。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第一个防疫作品——顺口溜《防疫工作要记牢》出炉了。
创作如此艰辛,范丹却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为了让村居民保持“新鲜感”,了解不断变化的防疫要求和形势,范丹陆续创作了快板《文明港沿真正好》以及崇明方言系列等10多部文艺作品。
在范丹完成一部部作品的同时,其他同事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音频录制。“除了普通话,我们每部作品都录制了崇明话版本,这样比较‘接地气’。”范丹说到,其实录制也不容易。比如有个作品,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快板,而且还要边打边说,着实困难。但这个“硬”骨头还是被文广站书记黄燕给啃了下来。录制时,她足足花了5个小时,结束时嗓子都哑了。不止黄燕,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尽心尽力地排练、录制,为全镇防疫宣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群策群力
让防控知识“声”入人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为了让防疫宣传深入人心,范丹利用各种渠道发“声”。首先她通过镇内将近5000个有线广播,定时播放文艺作品;在港沿镇、合兴镇两个农贸市场、超市、银行以及人口密集处放置音响,每天循环播放;呼吁村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利用小喇叭、音响等设施开展宣传;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在镇域主干道开着专车播放音频;用微信群、镇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切实做到防控宣传全覆盖、无死角。
“真的要感谢村干部、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的支持,才能把这件事做好。”疫情期间,港沿镇22个村干部、志愿者纷纷响应号召。惠军村党支部书记沈玉华,每天一早就出门,戴着口罩、披着雨衣、拖着音响,把疫情防控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合东村第一书记庞乐乐则穿着红马甲,手拿小喇叭在辖区内步行宣传……
令范丹特别感动的是其单位的保洁员徐永培。从大年三十开始,已是花甲之年的徐永培就主动请缨,加入文广站防控宣传队伍。自此,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早上6:45,他骑着电瓶车拖着拉杆音响准时出现在镇区菜场,一边进行流动宣传,一边沿街巡查各点位,然后再到文广站播音室播放防疫节目。下班后再次骑着电瓶车继续在镇区主干街道巡回宣传,直至晚上8点才回家。“正是有了这群‘后援团’的助力,才让防疫知识走向千家万户,在广大群众中凝聚起满满的正能量。”范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