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重庆荣昌区安陶小镇
荣昌夏布
荣昌陶艺
荣昌折扇
  编者按:近日,“江·海·岛”媒体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暨荣昌国家高新区推介会在重庆荣昌召开。来自上海、重庆、江苏、安徽等省市的37个长江沿线城市共47家媒体嘉宾相聚一堂,深度探讨、共同交流长江沿线省市区域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以媒体的力量服务、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江·海·岛”媒体联盟成员单位之一,《崇明报》也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荣昌处于长江经济带内,境内濑溪河属长江支流,长江经济带发展与荣昌息息相关。近年来,荣昌区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神,紧紧围绕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布局、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以智能化、集群化、特色化促进产能升级和产业转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此次江海岛媒体联盟充分发挥成员力量,走进荣昌国家高新区,与国家生猪市场、澳龙生物、唯美陶瓷等企业近距离接触,为属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新的载体。

  文化产业支撑,打造“成渝

  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

  重庆市荣昌区位于成都、重庆两大千万级都市之间的黄金结合点。近年来,荣昌以“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为发展引领,提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奋斗目标,全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三件大事”。

  “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实体经济体量的大小和结构的优劣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志。”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只有抓住振兴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荣昌才能抢占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战略主动。近年来,荣昌加速推行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被国务院表彰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今年2月,“三件大事”之一的国家高新区正式获批,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落户荣昌,为荣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引擎。

  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荣昌区“非遗”文化产业这一优势资源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保护传承。除了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3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有市(省)级非遗项目14个,区级非遗项目87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8名。

  据介绍,2017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18.92亿,占全区GDP的4.67%,文化企业数约2300,总产值62.8亿元,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49.3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创新传承保护,荣昌非遗

  项目“重生”优势产业

  记者了解到,荣昌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聚集地,荣昌陶器、荣昌夏布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商标,和荣昌折扇一起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

  “荣昌非遗产品名录有120余项,但过去大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必须要打破非遗保护就是‘封闭保护’的观念”荣昌区委负责人介绍,荣昌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走过了一条起伏波折的道路。到上世纪90年代,荣昌夏布逐渐没落淡出市场,荣昌国有陶器厂相继破产,其他非遗产业发展出现停滞状态。

  “保护非遗既要传承,也要用活、用好,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近年来,荣昌区秉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通过建立三级名录体系、创建非遗保护基地(园区)、发展非遗文化产业等举措,促进非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017年荣昌非遗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荣昌陶器产值35亿元、荣昌夏布产值31亿元,荣昌折扇、荣昌卤白鹅、荣昌粉条等其他非遗项目产值总共约40亿元。

  此外,荣昌从2015年开始,相继投入24亿元建设“夏布创业基地”“安陶小镇”和“中国夏布小镇”,极大提升非遗产业的集聚度。2017年3月21日,唯美集团荣昌生产基地投产,知名瓷砖品牌“马可波罗”从此实现“荣昌造”。截止今年5月,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等陶瓷企业,和代表国内陶瓷行业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的高端项目,相继落户荣昌陶器产业工业园区,总投资92亿元,投产后年产值预计100亿元以上。荣昌陶产业在历经短时期的沉寂之后,再度焕发青春从而“窑火千年不绝”。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渝

  经济带“非遗之城”

  “文化产业不能只是摆在橱窗供观赏,更不能躺在名录上睡大觉。”荣昌区委负责人认为,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失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有效途径。

  依托荣昌陶器、荣昌夏布、荣昌折扇3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特质,荣昌完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万灵古镇的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中国安陶特色小镇、中国夏布时尚小镇等旅游景点,以“游古镇,玩陶艺;观田园,尝美食;织夏布,品文化”思路,探索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促进文化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进而构建“文化+体育+旅游+商业”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荣昌区安富街道是荣昌陶器的主要发源地。2015年以来,随着安陶小镇游客接待中心、陶宝古驿道、陶宝古街等旅游设施项目先后落地,安富街道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规模制陶企业15家。2017年,安富街道陶产业年产值25亿元,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1700万元。今年一季度荣昌全区接待旅游人次172.68万人,同比增长27.05%;旅游总收入51804.45万元,同比增长36.12%。

  “以文强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共促发展,正在荣昌成为现实。”荣昌区委负责人表示,荣昌建设打造“非遗之城”,将继续在文旅产业中深度融合非遗文化因子,以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实现大融合的文旅产业,建设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周末休闲游目的地,“为荣昌加快崛起于成渝经济带、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提供强劲动力。”

  □ 记者 丁沈凯 石思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旅游
   第06版:农业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绿岛
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崇明报旅游05崛起于成渝经济带的“非遗之城” 2018-05-23 2 2018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