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万里一起爱
——崇明志愿者与云南孩子的故事
▲爱心从这里出发
  □记者  咸明

  崇明区与云南省富宁县相距大约2200公里,再过几天,富宁县者桑乡弄所村小学的几十个孩子,就会实现他们的“微心愿”——一双鞋,一本书,几支笔,一个书包,一个布娃娃,一袋零食……这是由向化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发起招募,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即将发往云南,送到孩子们手中。远在千里之外的崇明志愿者,如何知晓云南孩子的心愿,又怎样帮他们实现?这要从向化镇的一名志愿者——邱鲁萍到云南支农说起。

  一双鞋的温暖

  能让他们走更远的路

  2015年8月,已是一岁半孩子妈妈的邱鲁萍,随第十八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对口文山自治州者桑乡,一个贫困山区。有多困难?出行基本靠走,家中常常停水停电。大部分“房子”没有地基,就用木头支起几条腿,在上面搭个简陋的木屋,楼板下的空间,要腾出来养猪羊、鸡鸭,用以糊口。人就打个地铺睡,能闻到下面牲口的臭味。门板补了又补,还是挡不住冷风呼呼地往屋里送。

  孩子也苦。那里的孩子,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光着脚丫,冬天就穿凉拖;偶尔有双大人不穿的旧鞋给孩子,兄弟姐妹间就轮流穿,并在体育活动时脱下来,因为怕磨坏了;一双鞋,一穿就是好几年。“他们光着脚在操场上嬉戏,条件再苦,也掩盖不了孩子的天性。”邱鲁萍回忆,眼看冬天就要到来,孩子们宿舍里盖的,仍是一条薄毯。“帮帮他们”,邱鲁萍这样对自己说。

  最初,邱鲁萍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爱心呼吁:这些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双鞋,一件冬衣,一条棉被……看到照片里的孩子,要么脚后跟磨破了,要么穿着已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大号鞋,站立在寒风中却仍开朗地笑着,亲朋好友们瞬间被触动,他们积极响应募捐,不久后,第一批爱心物资发到云南,邱鲁萍亲手把鞋子、羽绒服、棉被递到这些孩子手中。就这样,他们度过了第一个“不太冷”的冬天。

  “当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还在为买耐克还是阿迪达斯纠结时,贫困山区的这些孩子,为了上学,每天光脚行走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也许您不知道一双鞋,在他们眼里是多么珍贵;也许一件普通的冬衣,就能让孩子们展笑颜。如果您愿意,请花上宝贵的半个小时,到邮局或者通过快递,给这些孩子寄上一两件爱心衣服、爱心鞋子、爱心棉被。”之后,邱鲁萍在爱心人士的鼓励和支持下,建立了“公益爱在路上”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起爱心招募,只为完成孩子们的一个个“微心愿”。

  黑夜里的火把

  照亮充满期盼的目光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一件文具,一辆玩具汽车,一个布娃娃,一包零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真是难以实现的心愿。

  确实难。学校在山里,物资只能先寄到乡里,然后再由志愿者用三轮车装着上山,运一趟就是6个多小时。山中多雨,山路泥泞,装着满满的爱心物资的车超重,车轮一陷进泥坑里就要用石头块垫出来,往往没走多久,又陷进了另一个坑。

  “今天必须要送到,和孩子们约好了的。”最漫长的一次,邱鲁萍和志愿者们冒雨推着三轮车,走了12个小时山路,到达者桑乡命村小学。翻过最后一个坡,已是夜里9点,雨早停,漆黑中,抬头望见朗朗星空。

  本来这个点,山里人家早已入睡,但志愿们看到不远处,命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举着火把在等,“老师,快进屋吃饭吧!”这是孩子们迎上来的第一句话。黑夜里的火把,照亮了充满期盼的目光,但三十多个孩子,没有人提“礼物”的事。

  晚饭吃的是用大铁锅煮的野菜鸡丝粥,当地人只有在办喜事时,才拿出家中的大铁锅用,才会宰鸡吃肉,且只有条件较好的人家,才拿得出手。

  累坏了,吃完饭倒头就睡。主人把家中唯一的一张床让给客人睡。第二天醒来时,邱鲁萍发现,昨天灌满泥浆的鞋子、沾满泥水的外套已被洗刷干净、烤干。这时,孩子们才欢天喜地打开属于自己的礼物。

  纯净的大山,纯净的山里人,邱鲁萍想。

  山路崎岖,爱心招募之路也不好走。爱心招募刚启动时,不是没有质疑声。“我凭什么相信你?”“如果我捐了东西,怎么知道送没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不多解释,邱鲁萍每次都将孩子们拿到物品后的照片——或背着书包,或穿着棉袄,或捧着书和玩具,及时反馈给捐赠者,不久,爱心队伍就从亲友扩大至五湖四海的人。也正是这份信任,让远在云南另一个自治州的孩子们,发来了“微心愿”。这次,志愿者们为怒江州亚谷完小学的孩子们,完成了800支铅笔、340本笔记本、312支碳素笔、108个文具盒的心愿。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

  爱心的传递

  伴随着获得、付出与分享

  去年,邱鲁萍完成支农任务回到崇明,人虽走但心牵挂着,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那耀眼的火把、明亮的星星,成了她不能忘却的记忆。爱,还在延续。

  据统计,自2016年3月正式发布“公益爱在路上”的爱心呼吁后,至今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有:鞋子、衣裤、棉被计800多件;本子、笔、书等文具3000多件……

  “我只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那么多人的爱心和信任,让我备受鼓舞。”邱鲁萍说,为保持爱心的纯净,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公益爱在路上”只认物资捐赠,不发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钱款捐赠。

  爱在传递,在扩大。邱鲁萍的事迹在向化镇当地传为美谈,志愿们纷纷加入,认领微心愿,而在向化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看来,志愿者要做的事,远不止实现孩子的心愿。“今后,‘向化声音’微信公众号会与‘公益爱在路上’合作,共同发布微心愿,不只关爱贫困山区的孩子,还要关爱身边的困难群体。比如,我们以认领心愿为契机,开展‘一起爱·幸福牵手’等志愿服务活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向化镇齐南村有着志愿服务的传统,接下来,会为该村每一名空巢老人,在百米内配备一名志愿者,或每天看望,或照顾饮食起居,让孤老不孤,有照看、有关怀。

  又如,去年向化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80多场次文艺演出,为当地群众送上文化大餐,惠及2万多人次,今年,向化镇将把文艺团队纳入志愿者队伍,提高演出频率和演出质量。“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志愿服务,让更多老百姓受益,从而让更多人加入,因为爱心的传递,伴随着获得、付出与分享。”该负责人说,要营造人人做公益、随手做公益的氛围。

  不久前,云南那边传来好消息,高铁已通到富宁县,老百姓盼望的富民强县的日子不远了。孩子们也有了新的心愿——坐着高铁来上海,然后到崇明,看望帮助自己实现心愿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人物
   第05版:生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公告
   第08版:绿岛
千万里一起爱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临危不惧勇救落水儿童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育婴技能大比武 社区居民展技艺
崇明报要闻02千万里一起爱 2017-03-01 2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