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财田财,我俚发财”、“田财田财,大家发财”,革是正月半夜里厢掼田财辰光喊个,上下八沙孩晓得个。
掼田财是崇明人过正月半个老传统,清朝搭子民国个《崇明县志》里孩有得记个,内地少来些个,有处算是我俚崇明闹元宵个特别节目嘞!
民情风俗为何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因为得有“功利”个,像过年吃鱼象征年年有余,正月半吃馄饨象征兜财,掼田财是向田公公求花地收勒多、发财,《民俗上海·崇明卷》里讲个就是革能意思。
田财是哪样式个?脱火把差勿多,崇明俗称田财把,是用柴草扎出来个。扎田财把个柴草,要拣熬火个,像芦柴、豆箕、芝麻楷勒汛,大约摸酌扎勒三头四寸粗细,四五尺长,两只手好拿好掼为准。一家人家要扎好几个,革样子块块地皮里孩能掼着。
革歇掼田财个多数是男客家,也有男小囡掼个,男当家个凑巧弗勒屋里,一年只一趟个机会,何人家高兴错过?
上初中个辰光,正月半夜里搭子学生子一道去掼田财,掼子两个嫌勒弗煞念,看见外门才好婆特个扁豆棚勒边头,正好派用场特,扯下来拔拔长卷出来,连搭当棚架个小竹头一道扎勒里,掼起来又旺又熬火,还“噼噼啪啪”响勒。后来子想想,自说自话拿人家个扁豆棚当田财掼脱,是弗作兴个,去朝才好婆自首,生怕惹骂,朝伊话也勒伊特地皮浪掼个,大家发财。老人家本来是弗大开心,听我革样子一话,面浪有子笑眼特,连话“呒要紧个,呒要紧个。”
记得一年又一年正月半夜里厢,农民伯伯匼子田财到自家田里,点旺子一边走一边掼,嘴里喊:“田财田财,我俚发财,棉花开勒碗口大,杜米个头尺把长,稻穗头长勒像牛尾巴。”
边头田块里也有人勒掼田财,也勒喊“田财田财,我俚发财”。革辰光大家拔结子胡咙喊,孩要喊勒比别人响,三条泯沟四条港孩听见。为何呀?听老辈里话,喊勒越响越发财。
也有人喊个的是“田财田财,大家发财”,勒边头看个听个大家开心,孩话伊是“老好人”、“心平”。
有人私心重或者寻开心,喊个是:“田财田财,我俚发财,我俚个棉花萝朵像鹅蛋大,别人家个棉花萝朵像白眼大。我俚个稻箩像青山大,别人家个稻箩像汤罐大。”
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加强教育,农民伯伯觉悟提高特,“田财田财,我俚发财”孩变子“田财田财,大家发财”。
后来子强调阶级教育,又有新个喊法特:“田财田财,大家发财,我俚个棉花萝朵像鹅蛋大,粮户人家个棉花萝朵像白眼大。”“田财田财,大家发财,我俚个稻箩像青山大,粮户人家个稻箩像汤罐大。”八十年代出版的《崇明县歌谣谚语》里,就是革样子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