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中共崇明县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精神推动崇明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县委党校作为本县领导干部的学习课堂,在提升领导干部文化建设能力方面,有什么培训计划吗?
吴晓飞:一是注重理论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领导干部作“文化建设”专题报告。通过培训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强国意识,树立文化自觉、自信。二是开展课题调研。以2012年崇明县干部论坛为载体,组织学员开展以生态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调研,提出崇明文化建设、发展的创新举措。三是外出学习考察。组织学员到广东佛山、肇庆等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学习考察,开拓思路,以期对推动崇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所启发。四是研发教学专题。组织教师以文化为核心研发新的教学专题,挖掘崇明乡土文化,促进崇明文化建设发展。
文化强国贵在强“心”,而“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明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传承垦拓精神、崇尚生态文明、追求创新卓越”的崇明精神,结合崇明文化建设、发展实际,切实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
记者:《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围绕这一要求,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本县的特色课堂,会开设具有崇明特色的文化课程吗?
宋林飞:农村学校是所在乡镇的文化高地,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演进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是乡村优秀文化的集合地,时代新文化的辐射地。我们从两个切入点构建崇明特色文化课程。一是开发优秀乡土文化传承课程。把具有崇明特质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成乡土课程,供学校、学生选用。初中“生态崇明”课程中开设了“崇明方言”等文化传承教育系列;开发了“乡土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系列校本课程。二是开发新文化传播课程。生态岛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崇明市民要养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为此,近年我们开发了《生态崇明》系列化课程,形成了从幼儿到成人各学段生态教育系列课程,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朝着生态文明演进。
记者:《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崇明要建成生态文化岛。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全民总动员,其中,提高孩子们参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尤其重要。陈家镇小学开设鸟文化课程,学校是如何通过这一特色教育向孩子们传输生态理念的呢?
蔡雪琴:为不断丰富“鸟文化”教育内涵,推进学校整体发展,陈家镇小学站在科学育人的制高点,认真分析学校“鸟文化”教育内在规律,构建契合学生发展、学校实际的“鸟文化”校本教材。构建了“鸟文化”教育的理论体系框架、基本内涵、明确了“鸟文化”教育的价值追求、课程特征,确立了“鸟文化”教育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把“鸟文化”教育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审美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主体性的经验活动或者探究活动,去理解自然的生态与和谐,去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去感受道德的迫切与重要,去体验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襟,合作的愿望,尊重自然与生命和具有主体意识的未来公民。
核心观点<<<
■吴晓飞(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文化强国贵在强“心”,而“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明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传承垦拓精神、崇尚生态文明、追求创新卓越”的崇明精神,结合崇明文化建设、发展实际,切实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
■宋林飞(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农村学校是所在乡镇的文化高地,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演进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是乡村优秀文化的集合地,时代新文化的辐射地。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从开发优秀乡土文化传承课程和新文化传播课程两个方面构建崇明特色文化课程。
■蔡雪琴(陈家镇小学党支部书记)
把“鸟文化”教育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审美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襟,合作的愿望,尊重自然与生命和具有主体意识的未来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