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板凳,一杯热茶,向化镇六滧村“老娘舅”薛培开始了一天的调解工作。这是他第三次来到老施家,帮他解决和老陈家的土地纠纷问题。“这件事我看你们两家都有责任,大家将心比心,各让一步。”薛培语速很慢,语重心长,颇有长者风范。这次调解双方态度都很好,经过薛培的努力,老施、老陈各让一步,从此解了心结,老薛也多了两个朋友。
但当初第一次上门调解时,薛培却吃了闭门羹。“当时刚开始做调解工作,两家都不信任我。”但薛培却没有放弃,依然坚持,他一次次找两家户主谈心、讲道理。“有时候纠纷很小,但大家都争个脸面,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有台阶下,心里舒畅了,工作也就到位了。”
诸如此类的民间纠纷,让不少人觉得“斩不断、理还乱”,甚至唯恐“湿手沾面粉——挥之不去”,但在“老娘舅”那里,都一个个被化解了。邻里纠纷、婆媳吵嘴这些最让人头疼,也最扯不明白的事,让“老娘舅”们一分析,是非曲直、谁对谁错立马清楚明了。
“做调解工作,要做到‘服务用心’、‘工作细心’、‘对客热心’、‘办事诚心’、‘调解耐心’。”开展调解工作不到一年,老薛总结出了“五心工作法”。“看到村民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地回家,我心里也有成就感。”自去年4月以来,薛培共受理民间纠纷近30起,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
“老娘舅”虽然主要功夫在嘴上,但光动“嘴皮子”远远不够。米新村的“老娘舅”徐丕义为了解决村里的宅基地纠纷,自学《继承法》等各项相关法律,请教镇里相关部门,每件调解案完成以后,老徐还认真听取反馈意见,多次上门检查督促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落实、履行情况,光日记本就记了厚厚两大本。村里老老少少都认识他,群众们也都称老徐是“我们大家的老娘舅”。
这些村里的“老娘舅”们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巧妙的调解艺术,为村民化解了邻里纠纷、赡养纠纷、拆迁矛盾、土地纠纷等各类矛盾,筑起了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为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从2011年开始,向化镇在全镇12个村(居)委发布招募“民间老娘舅”倡议书,选拔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10名民间调解员,村级层面由支部书记牵头,村干部、驻村保安、社区警务等人员每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组成一支“民间老娘舅”队伍,负责全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向化镇“民间老娘舅”共解决各类民间纠纷60余起,制作调解书30余份。“民间老娘舅”队伍作为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延伸和补充,积极拓展基层调解组织的触角,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起到了民间“消防器”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