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2011年11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荒滩变身今朝“世外桃源”
——写在“老鼠沙”围垦40年之际

位于绿华镇绿港村的“桃源水乡”

  □大海

  金风送爽,金桔飘香。时值柑桔收获时节,地处崇明岛西端的上海“柑桔之乡”绿华镇“绿帷金弹”、满目“金山”,村队林间,喇叭声声、笑语阵阵,到处是采桔、运桔、售桔的繁忙景象。桔农陆永斌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亩产5、6千斤没问题,卖价也高于去年,他种的15亩桔子收入少说7、8万元。

  看到笔者惊讶的神情,他随口说道:现在这里年收入“3万4万不算户,7万、8万相当多,20万朝上也有不少户”。这就是崇明“绿中之绿、美中之美”的今日绿华, 而40年前,这里还是“潮来一片汪洋、潮退一片芦荡”的茫茫滩涂,1971年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围垦,使这里彻底变了个样。

  40年前,这片滩涂因形似“老鼠”,被称为“老鼠沙”。1971年12月,天寒地冻,崇明县委举全县之力,组织3万多农民,浩浩荡荡开进芦苇荡。震天的号子声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部由本地农民组成的围垦大军进行的最后一次崇明大围垦。“千军万马齐上阵,芦苇荡里扎营寨”,围垦大军扎起茅柴搭窝棚,掘起泥块砌锅灶,扁担铁锹当武器,芦苇荡里摆战场。多少人肩膀一次次磨破了皮,脚底一次次被芦根戳出了血,然而,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不仅无人叫苦,还到处充满欢笑。

  难忘大坝合拢那天,寒风呼啸,上百名青年农民组成的突击队,随着一声号令,齐刷刷跳入刺骨的急流中,人墙堵住了激流,草包、沉船筑成了“铜墙铁壁”,大坝胜利合拢,工地一片欢呼。整整一个冬春,至翌年4月,3万多垦拓大军用140多万方泥土筑起了17公里长的大堤,巨龙般地伸展在长江边;七条大坝“铁壁”似的挡住了滚滚洪流;三条大河如银带静静地流淌在4万多亩新垦的沃土上。

  滩涂是块净土。按照“当年围垦、当年收益”的要求,崇明县组织各地农民在这块年轻的处女地上种粮、种瓜、养鱼、养蟹、养畜禽,当年即向上海市区供应西瓜20万担、家禽60多万羽,水产品10万担。随后的几年中,这里成为上海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仅西瓜和大白菜每年即达几十万担,被称为北上海的“西瓜王国”和大白菜基地。

  打破一“神话” 桔富一方人

  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期间,这里相继成为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果品基地、禽蛋基地、淡水养殖基地等,然而,传统经营模式使这里变化不大,农民增收缓慢。198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发展“一乡(镇)一品”致富农民的要求,这里干部的一次外出考察激发了灵感,浙江黄岩种桔致富让他们大开眼界。然而,长江口“十年一大冻,三年一小冻”不能种桔的“戒律”让部分同志望桔生畏。又是一次近地考察,同在长江口的长兴岛大片桔园的美景让绿华干部群众为之一振。他们学长兴经验,探索种桔之路。为防冻害,大建防风林;为少走弯路,特请柑桔专家,培植典型,以点促面。3年后,这里终于绿色一片,金桔满枝,镇里还冒出了好几个万元户。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视察崇明时,迈步在郁郁葱葱的绿华桔园中,连赞“好景致、好环境。”

  进入新世纪,绿华循着“生态致富、以果富民”的路子,柑桔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1万亩逐渐扩展到3万亩。近年来,农民还组织成立了柑桔协会和柑桔研究所,绿华柑桔誉满大江南北,并创造了“飞岛”优质品牌,种桔农户年收入普遍在3万元以上,高的达10~20万元。绿染天涯,柑桔富民。而今,这里家家见绿,户户有果,一年四季,绿色如春,绿化覆盖率增至71%,为上海之最,呈现出满目生绿、满眼果园的迷人景象。

  锦上又添花 今成大公园

  当“享受绿色、生态休闲”成为一种时尚时,绿华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锦上添花,精心营造休闲大公园。

  按照崇明三岛总体规划,绿华是规划中的重点旅游景区,明确这里将建成长江河口自然文化、风情博览区。县、镇联动,依托上海复旦、华东师大等高校科研力量,加快生态休闲旅游业建设。经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开发建设,诸多独具风格的景点如一串珍珠,撒落在绿华大地上。

  闻名于海内外的崇明西沙湿地,经高校科研人员多年修复,引进的大片具有耐湿、耐淹等特点的21种木本植物一片翠绿,新建林地引来了50多种新岛栖息。上海地区唯一既有自然潮汐现象又有成片滩涂林地和茫茫芦苇的自然湿地,神韵十足。漫步在2公里长的林间木栈道上,可观湿地自然美景,可听林间百鸟鸣唱,可与湿地内数不清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能与“沙沙”作响的芦苇絮言密语,其乐无穷。

  与之一堤之隔的明珠湖,由当初港槽围堤而成,是上海地区最大的淡水湖,这里或佳景天成,或人工点缀,环湖四周营造的数千亩景观林层层叠叠,与湖光水色相映成辉,泛舟湖上,如置身于世外桃园,这里每天游人如织,尽享自然之美。

  天然景观使这里“农家乐”一年比一年红火。绿华的蟋蟀因生性好斗而闻名于全国,绿港村“农家乐”以“虫”为媒,已连续举办九届全国蟋蟀比赛,每年汇集全国几十支蟋蟀强队前来竞技,这里成为全国蟋蟀文化基地,蟋蟀文化展示馆、土窑等,让各地游客情趣十足。

  绿华还是崇明岛上长江淡水西引东排的进水口,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沙洲崇明岛自然景观和成陆轨迹在这里可见一斑。崇明在这里建起了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展示馆,世界各国河口沙洲奇景在展示馆里均能一观。

  目前,绿华正按照“果园、乐园、家园”三园建设思路,不断“锦上添花”,来绿华观光、品桔、游湿地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绿华柑桔节、蟋蟀节声名远扬。昔日“老鼠沙”,今日成为一处“花果山”式的世外桃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特稿
   第05版:生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农业
   第08版:绿岛
昔日荒滩变身今朝“世外桃源”
陈家镇2万亩蟹田米喜获丰收
提高应急能力 保障运行安全
书香飘进村 农民喜洋洋
亮出风采赛出水平
免费体检将温暖 送到官兵心坎里
崇明海事处全力救助轻生女
秋高气爽好时节 户外活动好时机
村官陈红坤:发展林地养鸡助农增收
崇明报综合03昔日荒滩变身今朝“世外桃源” 2011-11-02 2 2011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