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培养中小学生爱劳动的品格,决定在中小学开设劳动课,我觉得这个决定好啊!它让我想起我带孙女度过一次难忘的、特别的暑假活动。
那时暑假期间,乡下老家侄子来电,说正利用时节,插秧抢种水稻。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带上孙女一起去,让她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
孙女不知道什么叫“插秧”,我说,插秧就是把稻谷的幼苗种在水田里,长大成熟后,便成稻谷,稻谷晒干碾成大米,煮熟便成了香喷喷、软糥糥、亮晶晶的大米饭了。
第二天清晨阳光普照,我和孙女随侄子和乡亲们,来到秧田,我俩卷起裤腿,脱了鞋袜,戴上草帽,我拉着孙女的手,缓缓走下浓浓泥浆的水田,刚下水田,便引来孙女一阵惊叫:“爷爷,又冷又滑,要滑跤了,我怕!”我说:“慢慢移步,不会滑跤的,不要怕。”待立停后,我把一束碧绿的秧苗交给她,一边讲,一边示范:左手拿秧苗,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几棵秧苗,拿在右手上,然后,弯下腰,两腿分开,将秧苗成行成列,轻轻插入水田里。要注意不能用力过度,也不能用力太轻,一行五棵,插满五棵,然后,后退一步,再插第二行……就这样,重复动作,插成排列整齐的秧苗田。
可是,下田不到一刻钟,秧苗还没插到三行,孙女便叫苦了:“爷爷,吃不消了,腰酸背痛,眼冒金星,浑身全是泥浆,眼睛也睁不开了!”一边叫苦,一边差点要哭出来了,又说:“这个游戏不好玩。”……
晚上纳凉时,我问孙女:“唐代诗人李绅的名诗《悯农》,语文课里学过吗?”孙女说:“学过的,我还能背出来。”于是,她摇头摆尾背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接着说:“诗中生动地描写稻农的辛苦,今天,你亲身体验了吧。其实,插秧仅仅是整个种植水稻过程中极小一部分农活,还要施肥除草,成熟后,还要收割、日晒、碾米……你吃到的晶莹如玉的大米饭,浸透了农民的汗水和辛劳,所以平时吃饭不可浪费,要好好珍惜粮食啊!”孙女听了我的话,深有感悟道:“今天,我真正体验到大米饭的来之不易,今后吃饭,保证不再浪费粮食了。”
寓教于乐,孙女的感悟,让我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