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久,最新的电子台案秤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制定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是一家民营企业,这是该项国家标准制定首次由民营企业担任“主角”,而值得骄傲的是,这一家“杀出重围”的优胜者正是一家崇明的企业——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声)。
当业界纷纷感慨友声又一次大跨步向“最高山峰”进发时,它的创始人孙宇峰却说:“其实我们已经在这条路上默默攻关了二十年。”
打破垄断
中国也能做出电子秤
孙宇峰刚创立友声时,不少人都认为他选错了路,必定要栽个大跟头。
那是上世纪90年代,电子秤开始逐渐在国内市场兴起,但那时的电子秤都是“进口货”,因为制作的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我记得当时一台电子秤在3000元左右,价格昂贵。”孙宇峰回忆说。当时也有中国厂商试图进行仿制生产,但都“全军覆没”。
“就算要栽跟头,也总得先走走看。”抱着尝试一番的态度,孙宇峰招揽了一群志同道合者开始研究起电子秤制作。当时,大部分厂商还把目光瞄准在模仿日本技术上,孙宇峰和团队却悄悄地把重心放在了自主研发上。“一味地模仿并不是好办法。我们的做法是碰到难关,先模仿找出解决之道,然后透过这个答案,再寻求改进并加强。”孙宇峰说。
事实证明,自主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半年后,孙宇峰团队成功研制出增量调制AD技术,代替了日本人的双积分技术,在提高电子秤产品性能之余,成本也得以控制。最终这款售价500元的电子秤成品很快占领了市场,国外垄断的局面至此也被打破。
着力研发
精确度可达0.1毫克
0.1毫克有多“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粒普通大小的花生米重约1克,而0.1毫克就是万分之一粒花生米的重量。什么样的仪器能在称重时分辨出0.1毫克的差距?“喏,我们的高精度电子天平就可以。”孙宇峰笑着展示给记者看,这款能称出0.1毫克细微差距的电子天平是友声的王牌产品。同时,0.1毫克也是目前国内实际可达到的最高精准度。
“从最初开始,我们始终都把企业重心放在研发上。”孙宇峰说。高精度天平就是友声自主研发的成果之一。在传统领域“领头”的同时,这两年孙宇峰又瞄准时机,开始“转战”互联网领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也应该适时转型发展,把赚来的钱投入到互联网大潮之中,虽然有风险,但是很值得。只有不断地研发,才能保持竞争力,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国内甚至国外的企业展开竞争。”
“智慧菜场”系统就是友声的第一代“互联网产品”。它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构建菜场的可视化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解决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缺斤短两、诚信经营等问题,同时便利老百姓的买菜体验。
“居民在买菜时可以看到公示有菜价信息、商户信息等的智能电子显示屏,同时买完菜后还可以评价摊主服务,也可以通过市场配备的智能触摸追溯查询一体机,查询到买的菜的信息、检测信息、商户信息、市场信息等,让居民买菜更加方便,也更加放心。”孙宇峰介绍,现在,这款产品已经在崇明、闵行、青浦等多个地区的菜场应用,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
“小试牛刀”之后,“智慧菜场”系统还将进一步升级。孙宇峰介绍,接下来,友声会完善“线上买菜”模式,创立独立平台,让居民能够更方便、更实惠地在平台上买到菜场的食材。
不忘初心
家乡是难舍的情结
友声发迹于崇明,孙宇峰也是地地道道的崇明人,所以家乡一直是他难舍的情结。
在孙宇峰的倡议下,友声每年都会捐献爱心款项用于崇明乡村基础建设,并资助贫困学子和孤寡老人。几年前,三星镇政府计划在宏海公路附近建设生态廊道,孙宇峰的工厂就恰巧在这片区域,为此他二话没说主动将工厂拆除,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在友声,超过一半的员工都是崇明人,所以对孙宇峰来说,照顾好公司的员工,也是对家乡关心的一种表现方式。“若是谁家父母或家人,在崇明有什么事,孙总都会给我们几天假期,叮嘱着一定要回去看看。”在友声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员工陆晴花告诉记者。
比起老板这个角色,陆晴花觉得孙宇峰更像是个“大哥”。有一次,陆晴花发烧了,下班后一个人赶去医院,正在诊室和收费窗口之间来回奔忙时,孙宇峰带着公司的另两个同事来到了医院。“当我坐在医院的椅子上,看到孙总他们为我挂号、拿药,一手包办所有事项时,真的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