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有新意的文创产品
作为中国第三大岛,崇明拥有1400年的历史,身处长江尾,有着极佳的地理优势、丰沛的自然资源、质朴的民风。
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崇明归巢青年,怀着对家乡浓厚的感情,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当好家乡的宣传员。
曾几何时,回忆起童年的街景,心中还是很甜蜜,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老人口中甚至自己记忆里的老街正随着时间消亡。如何还原人们对老街的记忆,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7年,随着三十五棉纺厂关闭,留出了500多平方米的空白墙面,我寻思着如何利用起来,让其成为展现堡镇历史风貌的平台。在反复设计、改进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以时间为轴,打造了老街印象、当代堡镇、大通未来三组文化墙绘。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米店、布铺……现代的钟楼、拥军亭……这里成了一处极富特色的文化景观,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看着一个个堡镇人驻足,望着墙画忆往昔的情景,我感慨万千,用创意展现文化,挖掘人们记忆里的情感,是今后文创工作的方向之一。
文化是一种力量,将拥有同样时光烙印的人连接在一起,而文创产品就是这种力量的具象化展示,它的目标是用创意的方式传承文化,它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一代。于是在今年,随着我对文创工作的深入思考,如何用时尚的、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展现崇明的人文风情,成为我设计的重点。优秀的文创产品能勾起人的思乡情结。培育起年轻人的乡情,是崇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受到故宫文创的启发,我发现手账和纸胶带是当前年轻一代钟爱的表达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于是我便将三组墙画搬到了这两个载体上,“老街印象”成了纸胶带,“当代堡镇”成了手账本,两者成为一组完美搭档。文创产品一经推出,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崇明报》、崇明电视台、《风瀛洲》等报刊杂志媒体先后都进行了报道。我也利用各种机会,例如团市委“青春社区节”、市级暑托班交流等机会,以这套文创产品为载体,向上海市民宣传家乡的记忆。
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在十二年之前,美国拟订的实现高科技创新和竞争力战略,着重提出“创新精神是决定美国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而创新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文化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而崇明优良的生活环境,岛屿的交通局限,使岛民形成了一种安于一隅、自得其乐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了崇明的发展。如今,大桥的开通,加速了区域的流动,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让崇明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如今,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步伐也在倒逼着人们不断前进,文化理念的转变也将成为崇明加速发展的原动力。
而我也愿用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己微末之光,点亮崇明创新创业的未来。
□ 堡镇 施鸣夏
翻新旧宅变民宿 承载诗与远方
2008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横沙岛做了5年村干部,2013年重新回到市区学习品牌农业。学习期间,爱交朋友的我,几乎每周都会带朋友们来岛上游玩,曾为通用集团、惠普公司做过团建方案。其间还整合岛上资源,做了一套私人定制横沙岛游玩攻略。每周往返于市区、乡村之间,也让我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6年,我考察了台湾薰衣草森林庄园和其他特色农庄,其文旅融合的经营模式打动了我。由此我决心要创立属于自己的创意民宿产业,让忙碌的都市人能体验新型生活方式,寻找诗与远方。
2017年4月,民宅改造开始。创业初期资金匮乏,我到处想办法,寻找合作伙伴。其间经历了许多失败,家人也曾劝我好好上班,放弃做民宿的念头,但是我没有放弃,寻找各种渠道,如自己注册公众微信号,在朋友圈里面吆喝众筹创业等等,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找到了自己第一桶创业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公司,开始了第一栋九七民宿的改造工程。
由于房屋是父辈1997年建造,所以民宿被命名为“九七民宿”。九七民宿由五星级专业空间设计总监一手规划打造,聘请专业市场营销团队操作运营。2017年10月1日,九七民宿开始试营业,2018年3月15日正式营业。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而九七民宿第一栋整栋只有6个房间,房源远远跟不上游客的数量,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所以第二栋九七民宿2018年4月开始着手改建,201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也因为九七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了所在的村落成为城市游客来横沙岛的游玩胜地,目前该村有5家农家乐(民宿)共同营业,形成民宿生态圈。
2018年5月,为了迅速让乡村的住宿农家乐提升到2.0版本,我开始推出九七民宿加盟的模式,并会依据主人的特色量身定制,有别于传统的连锁酒店,九七民宿更强调:挖掘主人特色,提升住宿的五感体验,具有乡村的美学,让客户宾至如归。九七民宿更强调“人”,回归人本是未来的方向。
2019年2月,我又整合了横沙岛丰乐村的一个徽派建筑民宅,该建筑目前的使用者是横沙丰乐村委会,目前丰乐村是横沙岛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村之一,该村2019年申报了国家级3A旅游景点,将来还会有更多规划,包括水彩稻田,鱼生共养、丰乐老街、共享空间、蔬菜认养等项目,目前正在筹备中。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过嘲笑,有过质疑,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创业之路总是曲折的,愿“九七民宿”这一创新模式能越走越远,让更多人爱上美丽的横沙岛。
□ 横沙乡 龚夏燕
创业东风已来 乘风而上赶潮流
崇明是不缺乏“创业精神”的,崇明的“垦拓精神”就是“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崇明人是不怕吃苦的,崇明的“的哥”“的姐”撑起了上海市区出租车的半壁江山,崇明的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敢想敢为的优秀人物。
筑巢引凤,崇明已经在行动。有了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这几年,崇明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上有很大投入,如崇明大道、环岛大堤、建设公路等道路建设,黑臭河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等治水措施,正是有了这些提升,才吸引了正大、万科、万达等世界级选手,崇明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摸清家底,创新方向需要更准确。虽然基础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有些工作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尤其是在摸清家底方面。要通过人口相关数据,来判断人口发展趋势;要通过土地相关数据,来统筹土地利用规划;要通过经济相关数据,来研判经济发展方向;要通过资源数据,来确定特色发展路径。通过摸家底的方式,把最真实的数据综合利用起来,这样才能让崇明未来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准确。
剑走偏锋,思想需要更开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个地方的发展也应如此。崇明最大的特色和资源就是“水、土、林、气”,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放大这些优势。比如崇明的农产品,品牌整合和质量把控都还不够,网上热卖的“崇明岛”农产品,有些竟然不是崇明产的,市场上所谓的崇明白山羊和芋艿,有一部分是外来的品种。在一些项目引进上,思想创新还不够,比如横沙的负氧离子含量可以说是长三角最高的,除了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运动以外,是否可以引进一些瑜伽、禅修、国学等慢节奏的活动。再比如政策放开还不够,在一些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面前,我们还是缺少敢为人先的勇气。
换位思考,学习需要更深入。崇明如果以生态立岛,那服务业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不管是民宿、农庄、旅游、康养,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上。应该多对崇明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看看服务怎么才能更好、更优、更有特色。总之一句话,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还需要加强内功修炼。
□ 新河镇 阮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