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瀛东村:从荒滩到良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时代变迁中的“围垦精神”
▲ 今日瀛东村(资料图片)
  □ 记者 姚红梅

  十月,收获的季节。瀛东村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荡漾,累累蜜橘在枝头芳香四溢,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时候来这里品尝一番农家菜,还能亲自体验纺纱、踏水车等项目,感受崇明农村的生活。

  现在的瀛东村,水清、土洁、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是上海有名的生态度假村。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片崇明岛上最东端的土地是在1985年时,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来。从以前“潮来一片白茫茫,潮去一片芦苇荡”的荒滩,发展成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的生态村,瀛东村承载了一部崇明围垦的历史,也留下了崇明人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时代缩影。

  从荒滩中起步

  见到陆文忠时,他正发挥余热,在村史馆里给游客讲解瀛东村的历史。今年72岁的陆文忠是瀛东村围垦“第一人”,上个世纪80年代,陆文忠带头成立了一支6人围垦小队,开启了围海造田之旅。

  为什么要围垦?因为土地资源匮乏,岛上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祖祖辈辈种地为生的岛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大海要土地。

  可围海造田谈何容易,6人小队中的拖拉机手施考全至今都记得初到这里时看到的场景——包围他们的是茫茫海水和成片的芦苇。没地方住,他们就用割下的芦苇搭了一间茅草屋;没处烧饭,他们就自己垒土做灶。“当时是冬天,饭菜没一会就凉透了。有时一阵风吹来,我们就吃泥沙拌饭。”施考全幽默地说。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大家的热情也丝毫不减,1985年11月,围垦瀛东村的战役正式打响。

  “那时候还没有用于围垦的机器,修筑堤坝只能靠人双肩去挑,一次至少要挑百来斤泥块。”陆文忠回忆说,“最可怕的是,走起路来经常会踩到芦苇根。芦苇根坚硬锋利,把鞋子扎破、脚板戳破是常有的事。”

  陆文忠的双脚脚踝已经关节变形,腿上尽是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当时为了赶工,刺破了脚,拿布条一扎,脚又浸泡在海水中。”老人的双脚近几年已经动过几次手术,但溃烂问题一直没好,现在脚上还是常年裹着一层厚纱布。

  修筑堤坝最关键、最紧要的阶段就是大堤合拢的时刻,陆文忠印象最深的是人墙搏击风浪的场面。一天深夜,狂风挟着大潮、暴雨齐齐袭来,投下的草包很快就被风浪卷走。情急之下,陆文忠和几个围垦者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筑起人墙,用身体去阻挡浪潮。“那个时候什么天啊,太冷了,可大家个个精神高涨,把水堵住,再把烂泥草包推下去填缺口,只想着尽快把大堤合拢。”

  大坝就是这样合拢的,长堤就是这样建成的,大片的土地终于从大海中“捞”了出来。

  在实践中创新

  初战告捷,振奋了人心,仅7个月的时间,陆文忠等人就修筑起了一条长达1700米的大堤,还带来了600多亩土地。边围垦边开塘,600亩滩涂围垦结束时,300亩鱼塘的开挖放养也相继完成,当年年底鱼上市时,已经赚取利润2.1万元。

  之后陆文忠趁热打铁,在1987年再次向荒滩挺进,又一次“捞”回了2000亩土地,之后这块地上陆续开建了720个鱼塘、270间猪棚,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片养殖场实现产值达35万元,赢利7万多元。凭借着“肯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十年的时间里,一共围垦得到土地4000亩,荒滩成了良田,农民终于富了起来。

  但不久后,危机再次光临这片土地。上世纪90年代末,淡水鱼市场开始疲软,瀛东村的支柱产业——养殖业受到冲击,转型刻不容缓。“调整产业结构听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比挖泥挑岸的围垦容易,或者说这是瀛东村的第二次围垦。”陆文忠说。

  当时看到外地乡村开始流行起新型的“农家乐”旅游方式,陆文忠觉得颇有前景,可以一试,但这个想法很快被村民否决。“我们这里没有名胜古迹,没什么优势。”“自己家里给外人住这不太好吧。”当时村民普遍的观念比较传统,为了转变大家的想法,陆文忠同几个村干部带领老百姓去到华西村等地考察,还率先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2002年开始,瀛东村24户家庭开门接待游客,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2007年,瀛东村又改进了家庭化办农家乐的模式,建起了配备有30多幢别墅客房、东湖饭庄、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度假区,同时,开设了钓蟹、捉蛸蜞等农家乐项目,农具展示厅中也置办了纺织、踏水车等娱乐项目,形成了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集体度假村。

  2017年,瀛东村又与崇明旅投公司合作,对原有旅游景区进行改造。增添了儿童娱乐和亲子活动设施;新建了50多亩采摘园,种植了葡萄、梨、桃子、火龙果等瓜果,乡村旅游的质量不断提升……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瀛东村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发展之路,而这里只是崇明岛围垦历史上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从解放初的600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1400多平方公里,崇明许多土地都是围垦而来,如今也都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热土,这种“肯吃苦、敢拼搏”的围垦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崇明岛人为脚下这片土地奋斗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6版:话题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
时代变迁中的“围垦精神”
百名留学生来崇感受新农村面貌
他们是赛场边最美的风景
地产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效益可观
朱永飞:危急时刻冲入火海救人
长兴郊野公园柑橘节开幕
崇明报要闻02时代变迁中的“围垦精神” 2019-10-23 2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