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瘾君子”到禁毒志愿者

  □ 记者 沈俊 通讯员 陈莹瑛 

  前不久长兴镇举行的一次禁毒宣传活动中,一对50多岁的志愿者夫妇向行人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之前有着多年的吸毒史,是长兴镇政府和禁毒办帮他们重回正轨。

  “我们很感激长兴镇政府和禁毒办,感激这里热心的社工,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的人生又走回正途,从吸毒者转变为禁毒志愿者,给自己找回生命的意义。”活动现场孟某和丈夫张某向记者说出自己的心声。

  孟某和丈夫张某是再婚夫妻。两人结婚后一起做起了生意,经过努力,生意越做越大,朋友圈也越来越广。本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结果因交友不慎,两人染上毒瘾,最终不但生意破产了,夫妻俩也都被警方送去了强戒所。

  出了强戒所后,孟某和张某决定在孟某户籍所在地长兴镇生活,却面临“无家可归、无田可种”的困境。一筹莫展之际,孟某想到了平时一直联系他们的长兴镇禁毒社工,请社工为她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禁毒社工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禁毒办、镇政府等部门反映了情况,同时还为孟某申请了低保,来缓解其当时没有工作的现实困难,而对于孟某反映的房屋和土地问题,社工也积极帮助她收集证据,还多次陪同孟某前往村委会、信访部门,在镇政府一次次协调下,孟某的难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在这段时间里,禁毒社工为了孟某夫妇的事情,跑前跑后,忙得不可开交,这让他们夫妇深受感动。孟某渐渐地对禁毒社工敞开了心扉,她告诉社工因为吸毒,唯一的女儿也和自己疏远了,现在女儿生了外孙,也从来不让自己去探望,现在特别后悔当初因为听信朋友的谗言,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禁毒社工劝慰孟某,只要有信心有毅力,一定可以拥抱新的生活。

  为修复孟某和女儿的亲情,禁毒社工多次和其女儿电话联系,告知其母亲孟某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转变,当好他们之间的“连心桥”,从最开始的拒接电话到后来沉默地听完电话,再到后来,其女儿还会主动问起孟某的近况。

  慢慢地,孟某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起来了,有时候还会向禁毒社工“炫耀”可爱的外孙。孟某和女儿的亲情终于回来了。

  现在,孟某夫妇都已经康复戒断,他们还会主动承担一些禁毒志愿活动的工作。“长兴镇政府和禁毒办的工作人员对我和丈夫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现在,身边亲人及社会也开始逐渐接纳、信任我们,让我们对人生充满希望,我俩如今都成为了禁毒志愿者,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诫大家毒品的危害,让大家远离毒品。”孟某如是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6版:话题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从“瘾君子”到禁毒志愿者
消防部门20分钟救出被困市民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 网购也可能犯罪
横沙红星河整治及反帝圩泵闸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征求的公示
带头树好廉洁自律“风向标”
初心照亮前程 使命成就梦想
共享发展机遇 共创美好未来
走深走心走实抓学习
崇明报法治07从“瘾君子”到禁毒志愿者 2019-10-23 2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