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唐海龙在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一次大会上所作的《奋力创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崇明传奇》讲话中提出了崇明发展“十个地”的新理念。这“十个地”,既是崇明当下正在推进的生态发展各项工作的具体抓手,也是实现世界级生态岛目标的发展愿景,更是创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崇明传奇的光荣梦想。
提出“打造生态环境标杆之地”的目标愿景,意味着我们所要营造的生态环境不仅在上海是一流的,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是一流的,在全国是一流的,即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而冠之以“标杆”两字,则意味着我们所要营造的生态环境不是一劳永逸、固步自封的,而是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生态环境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永远不能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效和累积的经验,而要永远存有功成归零的心态,永远存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胆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直气壮树立起这根指引生态环境方向的“标杆”和“旗帜”。
提出“打造生态空间共享之地”的目标愿景,使我们明知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其初心绝不囿于“三岛”区域的“自娱自乐”,而是本着“聚众合力建”的原则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本着“大家一起享”的原则共同治理、共同享用。从“聚众合力建”视角出发,我们要以求贤若渴的诚心,邀请全球知名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并放下身段向他们拜师学艺;我们要以求技若渴的态度,引进国内外先进生态技术为我所用;我们要以召集人的身份,邀约周边的“亲戚”在生态规划协同、生态治理协同及生态发展协同“三个协同”上齐步走、共谋划。从“大家一起享”视角出发,我们要将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景观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垃圾污水处理等经验和做法,形成“崇明案例”向外复制推广,真正体现崇明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担当。
提出“打造生态经济创新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要强调,我们要探求的生态经济之路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行之路,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道;强调我们追寻的经济发展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强调我们探寻的经济发展是引领性、创新型的。为此,我们要在拥有厚实的生态基底的条件下,全面激活生态沉睡资源,着力开辟一大批生态经济创新之地。
(下转3版) (上接1版)展望前路,崇明在滩涂体育产业开发、岸线路跑及自行车骑游、农耕馆展示及农耕体验、崇明小吃一条街游览及品尝、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特色色彩农业、造型农业、观赏农业、互动农业及河道经济、水体经济、森林经济、氧吧经济、开心经济、海洋经济、康养经济等方面定当大有作为,有待开垦挖掘。
提出“打造生态产业升级之地”的目标愿景,根本上是要明晰产业导向,实现产业由传统向现代的代际转换。从多年来发扬钉钉子精神,关停重污染企业——关停一般污染企业——关停轻污染中小企业——关停轻污染中小养殖场的历程路径看,崇明的产业导向是明晰的、科学的、自觉的、前瞻的。关停一批污染的、不可持续的企业,就是为了发展一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将一大批高回报的但偏离生态门槛的企业拒之门外,就是为了将一大批“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企业喜迎入门,从而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生态产业实现质量变革和绿色升级。
提出“打造生态技术集成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要在崇明搭建起生态技术集成的大舞台、实验场。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充分学习借鉴世界最先进的经验做法、最顶级的科技成果,并因地制宜移植到崇明示范推广;另一方面,对生态岛建设所需的专用技术,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主观能动性,敢于自主集成创新。“拿来主义”可以实现“短平快”的“西医”效果,但铁定是永远尾随、无谈示范、莫谈标杆。学习借鉴永远是为了又好又快地创新突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奋力一跃,才能看到景观奇特的“一线天”。总之,通过学习借鉴、自主集成,方能构筑崇明一流生态技术集成动态库,源源不断复制推广到全市、全国、全世界。
提出“打造生态能源示范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在前期对沼气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作初步探索和小规模试验性利用的基础上,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企业来崇投资,深入推动崇明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结合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大势和垃圾处置时代背景,要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应用示范、天然气清洁能源、垃圾处置发电等新能源工程建设。同时,要通过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提出“打造生态生活先行之地”的目标愿景,首先就是要培育消费有度、消费有节的新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拒绝奢侈和浪费,也是减少生活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举措;其次要营造“幸福家园大家建,幸福家园大家享”的新理念,群策群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庭院美化建设、文化场地建设、健身步道建设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崇明这片绿色土地上诗意栖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生态体验;再次要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居民群众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交通出行,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大力推广绿色交通工具,大力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从居民自身层面要少开汽车出行,尽量以步行和自行车代步。
提出“打造生态公民辈出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要积极培育公民的生态理念,使人人知晓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现途径,使人人成为生态理念的倡导者、宣传者、传播者;就是要使人人积极参与生态岛建设的伟大实践,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贡献也各不相同。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清洁自己的美好家园等“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对生态岛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不可或缺的贡献;就是要做生态成果的坚定捍卫者,作为一个生态公民,面对交通违章、垃圾乱倾倒、封建迷信等行为,要敢于一声呐喊、教育劝导,要及时制止、积极举报。
提出“打造生态安全首善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要表明,世界级生态岛不仅是生态之岛,同时也必须是安全之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安全之岛的最好阐释,也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只要人人在安全之岛的建设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只要实现人防与技防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就一定能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成安全和谐之岛。诚然,安全是个大概念,它不仅包含人的安全,也包括动物的安全。要营造“鸟的天堂”、“鱼的乐园”,就必须全面落实爱鸟护鱼工作,终极愿景是将“观鸟赏鱼”项目打造成崇明旅游开发的新天地。
提出“打造生态制度引领之地”的目标愿景,就是要明晰,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近年来,崇明在生态制度创新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如打造了环境资源案件“一站式”审执平台的环境资源审判庭、生态检察官派驻区河长办制度、建立“河道警长制”等全市首创的制度;加强生态制度系统性建设,把生态制度的触角从初始的动物保护延伸至公益林管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跨区域协作机制等诸多维度;切实加强制度的实践性建设,针对制度执行力不太强、效果不太显问题,各乡镇作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如长兴镇成立严厉打出非法捕捞小分队,在全镇区域取缔地笼等非法捕捞网具,而且将河道保洁员举报非法捕捞行为与其积分和工资相挂钩,效果十分明显,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目标愿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生态愿景创造生态传奇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姿态拼搏奋斗,走好生态“长征路”;“人心齐,泰山移”,实现生态愿景创造生态传奇,需要我们的广大群众发扬“崇德明礼、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崇明精神,走好生态“垦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