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地种菜到回乡研究农产品技术开发,再到与合作社抱团搭建农业电商平台,城桥镇侯南村村民袁关心,正在尝试走出一条“农业+互联网”的创业之路。
在外打工多年的袁关心,一直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崇明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袁关心也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08年,他创办了上海情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情生农业公司)。
起初的创业环境并不理想。袁关心向记者坦言,负责农产品种植的都是村里60多岁的老人,他们种地往往就是靠经验,对于科学种地的方法掌握得较少,更不清楚如何种出高产、优良的农作物;同时,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农产品推广受到不少限制。
怎样才能把技术推广出去?怎样才能让更多人买到崇明农产品?这一直是袁关心思考的问题。今年,在“中国搜索”以及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情生农业公司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水果黄瓜种籽”。“我想打造属于农民自己的销售平台,栽培出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并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袁关心说。
袁关心的底气来自于他多年的钻研。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袁关心研究出了无土育苗、生态循环链有机栽培、重茬栽培等农业技术,其中通过生态循环链进行有机栽培出的黄瓜,不仅干净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自身抗病性强,产量还高。如今,这种黄瓜与国内外黄瓜品种杂交组合,已有5个新品种获市科委专家组认定。
做“农业+互联网”,既要种得好,更需要有农业人才力量储备。为了打开市场,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其中,袁关心没少吃苦。刚开始,平台只有他与后台维护员两人,他们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宣传,希望靠着大家的人脉扩大知晓度。经过努力,互联网平台有越来越多“盟友”加入。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5家。经营一家葡萄园合作社的顾女士,目前也是该平台的会员之一,她说:“袁师傅的栽培技术和销售理念打动了我,而且我相信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发展在未来前景美好。”
随着会员递增,“水果黄瓜种籽”平台可调配的农产品数量也逐渐增多。袁关心介绍道:“过去,单家农户或合作社不仅要生产,还要运输、销售,压力大,效果却不好。加入我们的平台后,农产品可以依托平台统一销售。”
目前,互联网平台还开发了微商城、以及正在开发中的手机网购APP客户端,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吃到优质的崇明农产品。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袁关心与“盟友们”正在崇明各地奔波,进行实体门店的选址考察工作。“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开花,让更多崇明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