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夏麦蚕香

  □ 陆茂清

  麦蚕,是古来崇明三岛立夏时节尝新的美食,吃麦蚕也是立夏的习俗。

  说明一下,麦蚕不是蚕,也不是生在麦类上的虫,而是由行将成熟的青麦粒加工而成,因形状像蚕宝宝,被赋予了“麦蚕”的美称。

  立夏时节,麦子已经灌浆,日变饱满,逐渐收浆成了青绿色的软颗粒,成熟早的隐现青黄色,这就是麦蚕的食材。清人吴澄的竹枝词《五月农忙天》中,就有麦蚕的吟诵:“拉麦将儿置草窠,溻尿溻屎嘱亲婆。架厨内有麦蚕剩,爬糍同倾窜粥和。”大意是谓,出去收麦时把小囡放在草窠里,大小便交给在家的祖母料理,菜厨里还有剩下的麦蚕,与饭爬糍掺和着煮粥吃。

  麦蚕好吃,制作说简单也还不容易,须经过好几道工序:摘穗、脱粒、炒熟、清除麦壳麦芒……

  我小少时几乎年年吃麦蚕,是由母亲操办了享受的。想当年家境贫寒,平时少有零食吃,加之麦蚕天生好滋味,一到立夏时节,就吵着要吃麦蚕。听得母亲说要炒麦蚕了时,满心欢喜,紧紧跟随不离左右,自告奋勇帮这帮那。

  先是去麦田里,拣籽粒已成饱满的麦穗摘下来,俗称“拉麦穗”。回家后脱粒,方法是或按在擦板上搓揉,或装进布袋往凳板上甩掼。不能用力过猛,以防麦粒破裂,糊状的淀粉与麦壳麦芒粘在一起。

  再把脱粒的麦子倒进铁镬子里炒,这是麦蚕好吃与否的关键工序。重要之点在掌握火候,火大了容易焦,焦了就变味了,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家长一般不让小囡烧火。当年母亲总是请好妈做帮手,一个烧火一个炒,灶上灶下紧密配合,不时“火大一点”“幽一点”“正好”交流情况。记得我是上了初中后,几经测验才取得炒麦蚕烧火资格的,过程中也曾烧焦过,惹骂还是轻的嘞!

  炒熟的麦子保持着可爱的青绿色,而麦壳麦芒已变干枯与麦子分离,飏去或筛了,剩下纯净的麦子,看上去像幼小的蚕宝宝,这就是叫名“麦蚕”的由来吧。

  麦蚕香香的,暖暖的,软软的,抓几粒放进嘴里,又香又糯又有点甜咪咪,味道好极了。牙齿健全的,特别是孩子们最喜欢吃这种麦蚕。

  麦蚕的另一种,要经过再一道工序。炒熟的青麦子稍事冷却,用磨子磨,因为麦子里含有部分水分,磨子里吐出来的麦粉粘结成条,形状也很像幼蚕。这种麦蚕为牙齿不全的老人最欢迎,入口即融,容易消化。也有的加些糖,搓捏成筷子粗寸许长一段段,或是放点盐做成咸的,吃起来另有好滋味。

  说起旧时的吃麦蚕,难免几分苦涩。立夏前后,小熟主粮麦子还没有收割,正值青黄不接时。众多穷苦农家食不饱腹,孩子哭着要吃的,家长难过又心痛,只好采点青麦穗,炒了给他们充饥,就这样,挨度了一年又一年的春荒。

  又小时候听老辈里讲,吃一次麦蚕,相当于少吃三顿麦粥。因为麦子还没有长足,吃了不合算,地少缺粮的人家,是舍不得多吃的,立夏习俗的缘故,炒一点尝尝,算是立夏吃过麦蚕了。盖因县志里有记载,立夏尝新,可免除“疰夏”即夏季常见病,保一家老少安度盛夏酷暑。

  时下过的是小康生活,信奉饮食的考究。麦蚕属粗粮,是地里长,手工做,味道好,营养高,无添加剂,货真价实物美,吃穿有余的城乡各式人等,将它当作休闲食品、精美小吃。立夏时节,自己动手的不少,享受美食又享受过程。旅游景点上也有卖的,上面介绍的两个品种都有,曾多次亲历亲见,男女老少边吃边看,津津有味又津津乐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公告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立夏麦蚕香
天竹
听爷爷讲抗日故事
崇明的五月
风景
崇明报绿岛08立夏麦蚕香 2021-05-26 2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