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绿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学路上
  □ 周山

  从五年级开始,就要去镇上的竞存小学上课了。这个学校创始于二十世纪初,受到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而取的校名。学校虽好,离家却远,约有七八里路,一小时路程。

  那时的崇明岛,在人民公社的第一年,开掘了一条贯通东西的南横运河,其他大小河流、民沟,都是几百年甚至近千年前的先人就已经开掘、使用的水利通道。东西走向的民沟,都呈笔直状,为人工开掘之故。民沟之间的土地宽度,大约在七八十米左右,俗称“垗”。因此,乡间大大小小的桥甚多,而石桥多,木桥少。

  我每天上学,要过九座桥,其中小石桥五座、大石桥一座、小木桥两座、大木桥一座。这些石桥的桥面,本来都是凹凸不平,具有防滑功能,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摩擦得光溜溜了,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有一条石桥,独块石条,虽然很宽很厚,大约有五十厘米多的宽度,但是因木头桥桩腐败之故,不仅一头高一头低,而且桥面向一侧倾斜。晴天还好,一旦雨天,就很滑。每经此桥,总是战战兢兢。

  过两条小木桥虽然平稳,过那条大木桥却风险很大。这条大木桥就是新开掘的南横运河大桥,一是长,二是高,三是空。运河宽达四十多米,由于桥下要过往运输船只,桥的中间一档,高出平时水面十米左右。桥面用一米多长、十几厘米宽的木板钉成,木板与木板之间隔空三四厘米,走在桥上,看得见桥下河水的流动。桥面两边,没有任何栏杆阻拦。开头几天走上这座桥,难免头晕。更有甚者,大潮汛时,运河水位很高、水流很急,过往的大木船一不小心便会撞上木头桥墩或桥梁,桥面顿时倾斜,此时过桥,更是胆战心惊。

  农家子弟上学,遇到雨雪天,只能赤脚走路,因为一双胶鞋好几块钱,家里孩子好几个,即便像我这个独子,也只能打赤脚。一路经过九座桥,走的都是泥路,雨雪天的泥泞,上桥时的滑,无论是倾斜的石板桥,还是高高的有时还是歪斜的大运河桥,对于一个光脚上沾满泥水的十多岁孩子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何况,手里撑的那把油布伞,又大又重,若是刮风下雨双管齐下,更是性命攸关。

  幸亏一路之上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尤其是雨雪天,我总是提前一些时间,等在已读中学的堂表兄家,一起上学。从我家到大河桥,大大小小的学生已经聚集了八九位,不管雨有多大,一律收起雨伞,中学生在前和后,小学生夹在中间,大家手拉手过桥,堂表兄还一边过桥一边不停地喊:“拉紧手,当心滑!”

  庆幸的是,前后几年时间里,从未发生过中、小学生因为桥面歪斜或雨水滑脚而掉进大河里的事情。究竟是农村孩子的生存能力本来就特别强,还是恶劣的环境锻炼了农村孩子的生存能力?

  现在,我家邻居的孩子上小学,还是我读书的那个学校,走的都是水泥路,七八里路上只有一条六米宽的水泥桥,但是,所有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走这条上学路,天天接送。我想,这不是农村孩子的生存能力退化了,而是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受锻炼,提高生存能力。

  走完九条桥,剩下的一半上学路便是公路。走公路虽无雨天泥泞之累,却有另一种苦恼。那时候,我脚上穿的是母亲做的布底鞋,考虑到每天上学走路,我的鞋底特别厚,扎的鞋线特别密。但是,那条公路是石子铺的路面,再厚的布鞋底,穿了半个月就会磨穿。于是,一踏上公路,我就把鞋子脱下来,放到书篮里,赤着脚走完这段公路。到了学校门口,在马路对面的沟里洗干净脚,穿上鞋,进校门。傍晚放学后,一出校门便脱掉鞋,走完这段公路后再洗脚穿鞋。

  十一二岁的孩子,即便农村孩子,毕竟薄皮嫩肉,刚开始赤脚走在石子铺的公路上,不免要龇牙咧嘴,哇哇直叫,脚底的感觉可想而知。时间一长,脚底板经过锻炼,感觉好了,可是一不留神踩上一块大石子,依然会痛得大叫,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渗出。

  走路的艰难,若与饿着肚子走路相比,只能退居其次。

  五、六年级时,可能是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两年。食堂里的一斤米做成的七斤粥,实在太薄,如果早晨熬的粥倒入长方形饭盒,放在书篮里一定会将书本溢湿。所以,必须在前一天晚餐前就将第二天中午吃的粥倒在饭盒里,第二天冷粥已经凝结成块,一路上便无溢出之忧了。早粥吃得早,又走了一个小时的路,上午第一节课上完,肚子已饿,就用铅笔刀将冷粥划成六块,先吃掉一块。第二节课一退,肚子更饿,就再吃掉两块。待第三节课一退,午餐只剩半盒冷粥,几根咸菜。

  傍晚放学,早已饿得眼冒金星,一个个如饿虎下山,拼命往家里赶,公路上的小石子对脚底板的刺激,已经被赶快回家吃厨房悬钩上的红薯、芋艿充饥的欲念所淡化。

  倘若在深秋、初冬季节,我们这些小学生放学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生产大队路边大田里种的红萝卜。奔到种红萝卜的田头,一个个从口袋里掏出铅笔刀,寻找尽可能大一些的红萝卜,揪紧叶子,连根拔起,用刀刮掉泥土,往嘴里塞。两三根下肚,饥饿感才渐渐消失。即使生产队长看到不是自己队里的孩子,也决不会吆喝驱赶,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仔实在太饿了,虽然到自己家里只剩十几二十分钟的路程。

  直到今天,当我在菜市场看到一堆堆红萝卜,总有一种亲切感,想起与小伙伴们在放学路上拔红萝卜充饥的情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公告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上学路上
幸福是“非标产品”
油画《船靠岸》
厕所里上演的“活剧”
水墨画《东风吹着便一春》
回部队
崇明报绿岛08上学路上 2018-10-10 2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