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个头的“崇明蟹”成为市场宠儿
  □ 记者 汤圣一

  又到了“菊黄蟹肥”好时节,上海市民喜欢到哪里吃蟹?除了老牌的阳澄湖,近些年,崇明清水蟹异军突起,成为市民品蟹的另一大选择。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的九、十月,崇明清水蟹便开始大批量登陆市场。在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大早,蟹农们便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他们撑着小船,穿梭在150亩的蟹塘中。蟹农们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一篓篓清水蟹便被捕捞上岸。

  捕捞上来的清水蟹个个鲜活体壮、张牙舞爪。清水蟹的个头也十分大,四两、半斤以上的不在少数。

  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螃蟹的个头要比往年大不少,母蟹的规格基本在三两以上,公蟹的规格基本上能达到四两以上。而在产量方面,今年较去年也有所提高。

  据悉,合作社培育的长江中华绒螯蟹“江海2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于2015年选育出来的水产新品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遗传稳定等优良特征。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普通中华绒螯蟹相比,蟹的生长速度提高17%以上。

  清水蟹高产量、品质优的背后是逐渐成熟的养殖方法。崇明蟹虽素来名声在外,但以往有些养殖户的科学化、智能化养殖程度不高,这几年情况已有明显好转。比如,早先不少养殖户出于成本考虑,采用的是“鱼蟹混养”模式。“把鱼和蟹放在一起养,等于把蟹关进了‘监狱’,吃也吃不好,活动也活动不了,蜕个壳还要提心吊胆,肯定长不大。”上海市河蟹行业协会会长黄春说,近几年随着科学养殖理念的普及,已极少见到养蟹户采用“鱼蟹混养”模式了。 

  由于含盐度超过千分之十的水体会造成蟹早熟,导致以往崇明蟹难以长大。这几年,相关专家和崇明养殖户注重控制养殖水体的盐度,通过人工种草、水质调控、饵料配制、科学投喂等手段,让崇明清水蟹的“个头”大了起来。

  要让清水蟹产业更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科学养殖是一方面,智能化养殖也很重要。黄春坦言,传统的养蟹过程中会导致水体中氨氮含量等慢慢上升,对水质有影响。这几年崇明不少养殖户已开始探索智能化养蟹,争取降低蟹塘水体氨氮含量,实现池塘水体“内循环、零排放”。比如,在早熟清水蟹品种“申江一号”的饲养过程中,就已开始探索智能化养殖。常规清水蟹养殖要投放小鱼、螺蛳等饵料,过量捕捞会破坏渔业资源,破坏水环境。“申江一号”吃的饵料,则是经上海海洋大学专家长时间研发而成的人工饵料,不用投放一只螺蛳、一条小鱼也能满足螃蟹的生长需求。

  据了解,所谓的“蟹黄膏肥”也要分时间段。如今正是吃雌蟹的时节,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雄蟹的口感会更加鲜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生活
   第06版:公告
   第07版:法治
   第08版:绿岛
“聚训杯”五人制足球赛闭幕
让百姓在家门口共享文化盛宴
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关注青年心理健康
“小小帆”已“满月”展示本领学有成效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控慢性病流行
大个头的“崇明蟹”成为市场宠儿
崇明报要闻02大个头的“崇明蟹”成为市场宠儿 2018-10-10 2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