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展露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合作社发展
三年大变样

  □记者  杜烨 

  本报讯《三年行动纲要》实施以来,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呈现出“三年大变样”的喜人景象。记者近日从崇明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联会”)获悉,自2007年本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星柑桔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本县合作社队伍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本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1200家,是3年前的5倍;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40多家,是3年前的8倍。

  成立合作联社实现再次抱团

  近年来,崇明芦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800多亩,发展到了如今的5000多亩,以芦笋种植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家,“崇明产”芦笋在上海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但份额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地位”。这些芦笋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多数是农民,实力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加上经营模式雷同,在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优势。

  要是能把崇明的芦笋合作社联合起来,大家抱团发展该多好。上海绿笋芦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飞达的这个想法在2010年变成了现实:在上海绿笋芦笋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下,上海绿晶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绿明芦笋专业合作社等6家合作社自发组成了产销一体化、同步化的合作联社,统一打“白狗”品牌。作为本市首家合作联社,崇明芦笋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发展劲头十足,去年合作联社共销售芦笋3200多吨,产值2300多万元。亩产值达到1.1万元,比前年增长22%。

  崇明芦笋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的成功试水给了给了崇明县农业部门启发,今年7月,(下转6版)

  (上接1版)县农委充当“红娘”,成功“撮合”绿叶菜、金瓜、葡萄、老毛蟹等4家合作联社,本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打造立体农业  经济效益飘红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要增强农民的竞争力,更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到实处。”县农联会秘书长陈忆民告诉记者,近三年来,本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不走传统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积极探索打造立体农业,让一亩三分地里长出了看得见的高效益。 

  位于三星镇西新村的上海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员。采访时,记者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区别于传统的农田,瀛西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开设一条小水沟。“可别小看了这些沟渠,里面养着黄鳝呢!”合作社负责人施太康向记者介绍道,“合作社的芋艿地里也有秘密,土里‘藏’着蚯蚓。” 

  施太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药用蚯蚓制成干货,是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药材。合作社每亩地能产出50公斤蚯蚓干,每公斤蚯蚓干的售价为200元,仅蚯蚓就能为土地创收1万元。同时,蚯蚓的粪便,能改善农田板结现象,大幅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芋艿产量,目前每亩芋艿地的经济效益为7000元左右。养在小水沟里的黄鳝,每亩能产出近百斤,以每斤35元算,能产出3500元的效益。收完芋艿,还可以插种当季蔬菜,也能带来2000多元的亩产值。合作社打造的这条“芋艿+蚯蚓+黄鳝”的产业链,能产出每亩地2万多元的收益,是种植传统水稻的20多倍。接下来,合作社还打算带动周边农户一同发展这一组合种植模式。

  发展循环模式  减少环境污染

  采访中,陈忆民还向记者提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崇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意识正越来越强。 

  以上海双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现有奶牛4000多头,约占崇明奶牛养殖总量的80%,每年向市区提供的优质无公害鲜奶达到2万多吨,占上海奶产量的九分之一。与奶产量同比攀升的,是4000头奶牛每天产生的粪污。“崇明正在进行生态岛建设,我们绝不能抹黑。”合作社负责人唐小六立下军令状。合作社积极联系科研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

  部门,在北八滧奶牛养殖小区成立了有机肥生产厂,看着“牛粪”在生产线上变身成为有机肥料,唐小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努力实现粪污零排放。” 

  同时,为契合生态岛建设,近年来,本县的很多合作社都致力于打造循环农业。迎泽蔬果专业合作社就打造了一个“玉米+花菜+养猪养羊+虾蟹+塘泥还田”的循环种养模式。合作社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养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作为食饵,同时还能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创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土地肥力得到增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生活
   第07版:学生文萃
   第08版:绿岛
崇明创建国家生态县通过技术评估
合作社发展 三年大变样
万人游崇明 共享丰收乐
昔日“冷凄凄” 如今“乐陶陶”
报头
天气预报
崇明报一版要闻01合作社发展
三年大变样
2011-10-26 2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